润丰银行队夺得第五届“体彩杯”羽毛球业余联赛团体冠军
□本报记者 孟祥祎 董宏磊
“数钱数到手抽筋、拿奖拿到手发软”,润丰人经常在变换角色。
穿着统一的制服,端端正正地坐在柜台前,他们是谦逊有礼、业务精湛的银行员工;换上运动衣,拿起球拍,球场上的他们是很难被击败的常胜将军。济南业余羽毛球圈不是很大,没有人不知道润丰银行的名头。
又一座沉甸甸的冠军奖杯摆在郑爱华的桌子上,在润丰银行的荣誉室中,大大小小的奖杯不计其数。郑爱华是润丰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也是这支虎狼之师的统帅,按照他的设想,润丰银行队不仅仅羽毛球水平在济南独领风骚,足球、篮球、乒乓球也要做NO.1。
决赛前的加练
将时钟回拨到半个月前,第五届“体彩杯”济南市羽毛球业余联赛团体决赛前夕。
早上刚到单位,赵东、于晶、贝贝接到了领导“晚上集体训练”的通知,这三个年轻人加五个支行行长组成了润丰银行队。在外人看来,练或者不练,冠军都不会旁落他队,但是银行人严谨的态度让润丰人从来不敢自命不凡。
一个晚上的汗如雨下,换来了心底的安宁。
团体决赛没有任何悬念,直落三局润丰银行队轻松获胜,而原本比他们早进行半小时的三四名、五六名争夺战还在激烈厮杀中。在这场决赛中,润丰银行队派出最强阵容,天桥支行行长刘军海没能得到出场机会,在场下,他以拉拉队员的身份密切关注着战局。拿到制胜一分后,刘军海长舒一口气:“圆满完成任务。”
郑爱华没有到现场观战,不过他的问候和鼓励早已传达给队员,对于他们的“压力”,郑爱华笑着说道,“金融市场竞争惨烈,如何适应当前形势,并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唯一的对策就是把员工的自我发展和价值实现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培育积极向上的竞争文化。润丰人时刻都秉承着永远争第一的精神,这点是不会改变的。”
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为一个面向省会城区的地方金融机构,润丰农村合作银行辖属93个营业网点,员工近1200人。金融行业人才流动非常频繁,让郑爱华感到骄傲的是,润丰人很少跳槽。
润丰银行不仅仅对高校毕业生敞开大门,更欢迎有特长的人才。一些羽毛球、篮球、足球等领域中的高水平运动员被吸纳到了润丰大家庭中。对于这种特殊的人才战略,郑爱华给予大力支持。“我不担心这些特长员工的业务能力,反而对他们更有自信。现在运动的理念越来越普及,很多高端人群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我们的这些特长员工在各自圈子里都是佼佼者,通过与高端人士接触,他们可以得到许多资源。”
团队文化在润丰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把文体活动作为增强团队意识和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是郑爱华打造团队文化的一项创举,2009年,他一手搭建了篮球俱乐部,随后出台了《文体活动指导意见》,紧接着,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书画摄影俱乐部相继成立。对于这些俱乐部的日常活动,除了拨出专项经费外,对在省市比赛中获奖的,还给予精神物质奖励。
44号全运火炬手
在郑爱华的书橱中摆放着一张并不算很清晰的照片,画面中他高举如意火炬奔跑前行,这是下属抓拍的作品,尽管有些模糊,但是这么多年一直被他珍藏。
郑爱华依然记得当时他是第十一届全运会的第44号火炬手,短短的一段路程让他有了很深的感悟,“奥林匹克精神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对企业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不管在哪方面,我们润丰银行都要做行业内的尖兵。”还是以体育活动为例,近年来,润丰银行先后在市总工会、市体育局组织的足球、篮球以及羽毛球比赛中摘得桂冠。其中,在全市直属工会系统职工篮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在全省农信系统羽毛球比赛中获得冠军……
新闻推荐
时报12月5日讯 (记者潘奕轩)历城区教育局和济南时报联袂推出的志愿实践基地在洪家楼第二小学成立。“芬芳小口袋公益社团”济南时报实践基地成立后,将为历城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公益...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