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义诊拥入医院1万多人,而坐诊的专家有不少“老面孔”,竟是本市三甲医院的科室骨干医生……2013年12月26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这首个国字号医院正式开诊以后,影响已经出现 。患者被分流,人才流失,本市原有的三甲医院该如何面对新的竞争?而在这医疗资源布局中,岛城市民又能享受到哪些利好?近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询问了多位医生、医院以及卫生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一起聊聊首家国字号医院落地开诊以后的事。
患者、人才的暗战:
三天万余人就诊,各医院人才跳槽
导医台、收费处、护士站、专家门诊……2013年12月26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正式开诊以后,记者在医院里看到,刚刚启用的新院区几乎每个科室的前面都排满了等待看病的患者,截止到开诊首日下午四时,就诊的患者已经达到了3714人。而据院方提供的数据,此后两天义诊人数也没有减少,三天下来医院接诊了1万多名患者。
义诊结束后第一天,记者再次赶到医院的时候看到,相比于医院义诊时人满为患的场景,医院里就诊的患者明显减少了很多,但是相对于一家刚刚开诊的医院来说,就诊的患者还是比较多,记者随机采访了其中多位患者,有几位都是专门从其他区市赶来看病的,“听说是国家级医院,过来找专家给老人好好看一看。”
义诊结束了,济南来的专家咋挂不上号了?义诊结束后第一天,记者采访时还专门核实了这一状况,当天在医院坐诊的济南本部的专家确实不多,而院方对此的解释是,正在安排专家的坐诊表,而本部至少会有六七十位专家是会常驻青岛的。齐鲁医院本部的专家坐诊少,那坐诊的专家多是哪来的呢?记者顺便也打听了一下,除了原先青岛市骨伤医院、肛肠医院的一些医生以外,还有不少都是原先本市三甲医院的医生,而且跳槽过来的医生多数都是原先所在医院的骨干型人才。
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焉副院长此前介绍,青岛院区在人才配备上算是“顶配”,各科室跟济南本部都由一个主任来统筹,而除了本部来青岛的专家以外,医院还面向海内外招聘了大量人才。青岛市原有三甲医院也有一些医生跳槽到了齐鲁医院(青岛)。“过来应聘的确实有不少,但因为应聘的条件比较高,正式聘用的并不多,医生少,护士更多一些。”
跳槽医生的选择:
考虑福利待遇,希望得到更多认可
对于人才流动的问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的负责人不愿多说,他们不想因此“结怨”本市的三甲医院,而对于跳槽的医生也多是缄口不言。记者在医院碰到了几位“熟人”,都是以前采访过的。成清(化名)原先是本市某知名三甲医院的一位知名专家、科室主任,他跟记者吐槽了几句,对于为啥跳槽,他说,每个人情况和所追求的并不一样,不过,他所知道的是跳槽过来的确实多是原先医院的骨干精英,不仅有副高级以上的职称,而且都是有一定知名度,有自己“病号群”的人。
既然在原先所在的医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并且也积攒了自己固定的患者群体,这次为什么要跳槽到新的院区呢?成清说,很多人以为医生跳槽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福利待遇,齐鲁医院(青岛)能给发更多的工资,所以就跳槽了。“我不否认这其中有一定这样的因素,但是对于一位已经是正高职称、科室主任的医生来说,工资、福利所占的比例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成清说,别的专家为啥跳槽他不清楚,但是对于自己来说,自己希望能获得更多的认可,到一个更大更高的医学平台上去实现更多的价值。对于自己所说的希望被认可的内容是什么,成清不愿多说,他笑着说,“医院现在不愿让我们多说,再说事情都过去了,就别再说了。”
不过,成清等近10位专家“跳槽团”在他原先所在的医院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该院消化科一位副主任对记者说,其实人才在医院之间的流动应该是比较正常的,市里还出台过政策鼓励医生多点执业。这次只是因为齐鲁医院来了青岛,一下“挖”走了这么多骨干型人才,大家才关心。“首先,薪酬待遇上肯定会有差别,再有就是各医院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不一样,在原先的医院可能是个科室主任,但跳槽到了新院区可能当上业务副院长,职务提升了。”该医生说,虽然都是三甲医院,但国字号和市级医院肯定提供的发展平台是不一样的,“各种进修的机会、医院的学术氛围也都不一样,有的对于科研可能不是很重视,有些很好的想法提出来可能根本得不到认可,这对于从医者是很挫败的。”
院长的看法:
医院取长补短,患者是最大受益者
患者被分流、人才被挖墙脚,对于青岛市原先的三甲医院来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的落地,真的是狼来了吗?各医院又该如何面对这个新挑战?2013年12月26日,新院开诊的时候,岛城各大医院的院长也集体参观了新院区。各医院院长对于齐鲁医院的到来是如何看待的呢?记者在现场跟一位院长简单聊了几句。他笑着说,青岛现在的医疗市场缺口还是很大的,现在的医疗资源根本不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而国字号医院的到来对于青岛的市民来说是个很好的事情。“市民常抱怨的看病难,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到来,尤其还是一家国字号医院,肯定会惠及到周边居民,很好地缓解看病难,有些疑难杂症可能不用出青岛就能看了。”
但是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开诊对于其他三甲医院和周边医院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冲击,而现在这种影响也已经初步显现出来。同样是三甲医院该如何应对呢?
2014年1月1日,记者分别拨打了青大附院、市立医院、海慈医院和市中心医院这四大医疗中心院长和主要负责人的电话。对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带来的影响,青大附院副院长梁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首先这对于青岛的市民来说是个好事 ,更多的专家、医疗人才来到青岛,为岛城的市民解决疑难杂症。“每家医院都各有所长,齐鲁医院(青岛)的开诊可以提供更多优质的医疗资源,而一家规划床位2000多张的新院开诊,市民无论是在享受优质诊疗还是住院治病方面都能得到更多实惠。”梁军说,大青岛的规划,尤其是随着地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来会有更多的患者进到市区看病,青岛现有的医疗资源远远不够,而市政府将齐鲁医院引进来,对于市民来说是利好。
对于医院面临的竞争,梁军说,这也是好事。为什么说也是好事呢?因为更合理的竞争对于医院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医疗服务质量等都是有促进作用的。“大家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像新技术的运用、便民就医的举措等,而这最终惠及的也是老百姓。”说到人才流动,梁军说,本身也是合理的现象,如何吸引并留住医疗人才本身就是医院要做好的工作,所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的开诊对于其他医院来说会产生压力,但更多的还是动力,良性竞争不仅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而老百姓将成最终受益者,所以是个大好事。
作为青岛首家“国字号”三甲医院,青岛院区副院长马祥兴接受采访时也说,青岛目前的医疗市场并没有饱和,齐鲁医院(青岛)的开诊更多应该是一种优势互补。“我们有一些优势学科,而青岛现有医院同样有自己的优势学科,每个医院利用优势学科形成一种互补,让原本需要外出就诊的患者留在本市就诊,光这部分患者就是一个很大的群体。”
文/记者 尚青龙 图/记者 李隽辉
新闻推荐
因小港一路低压燃气作业,1月9日8:30至10:30、13:30至15:30,对馆陶路、济南路以西至海岸线所包括范围内的管道燃气进行降压。降压期间以上区域用户的正常用气将受到影响,其中部...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