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彦谦墓全景(房道国提供)点击查看原图说起齐州房氏,房玄龄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自房谌自清河迁至齐州开始,到房玄龄官拜宰相辅佐李世民开创贞观盛世,齐州房氏历经了八代人的传承,宦海沉浮自也不在话下。不过奇怪的是,作为唐朝名相之后,房玄龄的儿子却牵连到了太子党争之中,就此一蹶不振,再也没能重现房玄龄的辉煌。这其中,又有怎样的玄机?
房玄龄的籍贯之辩
房玄龄是济南人还是临淄人?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在《新唐书》、《旧唐书》等文献中,房玄龄一直被认为是齐州临淄人,但是房道国通过近年来的考证却发现,房玄龄实际上是济南人。
“在现在的历城区彩石镇东北的赵山,有房玄龄之父房彦谦的墓碑。”此外房道国还表示,房彦谦的哥哥房彦诩和其子房夷吾的墓碑也在上世纪70年代在济南被发现,房道国通过对于这几块墓碑上文字的考证发现,这些墓碑大多提到了房彦谦一族的老家在齐州(即现在的济南)。
既然如此,为何在新旧《唐书》中,却认为房玄龄是临淄人呢?对此房道国认为,这其实与当时的地名书写习惯有关:“在唐代的时候,州郡是可以互称的,比如说齐州临淄其实就是齐州临淄郡的简称。”而根据《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齐州济南郡,上本齐郡,天宝元年更名临淄,五载又更名。”
“所以根据出土的文物和这些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判定,所谓的齐州临淄人,其实就是齐州济南郡,也就是现在的济南。”房道国肯定的表示道。
被取消的待遇
唐贞观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48年,一代名相房玄龄因病去世。
对于李世民来说,房玄龄的死对他的打击极大。
自从起兵反隋开始,李世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战乱,手下的亲信也一个接一个的离去,而剩下的精英人物,最终也难以抗拒时间的推移。
虽然史书中并未记载李世民失去房玄龄之后的内心痛苦,但是一个真实的现实是,李世民下旨,赠房玄龄太尉,谥号文昭,陪葬昭陵,配享太庙,其子房遗爱授右卫中郎将,房遗则为中散大夫,同时李世民还下旨,废朝三日,以纪念这位陪着他开创贞观盛世的一代名相。
事实上,此时的李世民,也即将走到人生的尽头,他在自己人生最后的阶段,遭遇到了太多太多的打击——诤臣魏征去世;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后去世;原本有希望即太子位的魏王李泰又因为心胸狭隘而被李世民废掉;而现在,李世民最为倚重的谋臣又病故而去。这一系列的打击,让李世民身心俱疲。最终,在房玄龄去世不到一年后,李世民也耗尽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但是从(房玄龄死后)这一系列的待遇来看,房玄龄无疑是非常受李世民看重的。”房道国表示。
可惜的是,这一切在唐高宗李治上台之后,发生了变化。
接替李世民上台的李治改元永徽,开始了颇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不过这个看似善良柔弱的李治,并非政治白痴,在上台之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洗自己的政敌,曾经与自己争夺过太子位的魏王李泰的部下,大多遭到了贬斥。
而作为当时拥护魏王李泰为太子的房遗爱,首当其冲,先是被李治借口因某事降职,随后又因谋反而被杀,其后人流放岭南。
也是因为房遗爱的缘故,已经去世的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此而被取消,房玄龄其余几个儿子,也因此受到了牵连。
齐州房氏房玄龄一族,迎来了其家族宦海生涯中最大的危机。
失算
一个大的家族,常年在宦海之中,难免会有起落。
尤其是在皇帝身边的官员家族,往往会因为陷入利益集团的纠葛而导致由盛转衰或者由衰转盛,尤其是牵扯到太子之位的争夺时,这样的危机会被放大数百数千倍。
太子与皇子,仅一字之差,他们同样都是皇帝的血脉,甚至有可能还是同一个母亲所生,但是结局却大不相同——皇帝死后,一为人君,一为人臣。因此“最是无情帝王家”。
因此自中国进入到封建社会开始,太子的废立,往往关系到一群官员和他们身后家族的兴衰。也正因为如此,如何在立太子时准确的站队,也就成了皇帝身边近臣们必须考虑的事情。
精于谋略的房玄龄,自然也很清楚太子之争的重要性,在太子李承乾被废之后,李治与李泰,成了当时太子位最有利的争夺者。“事实上房玄龄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谋划这件事儿了,他采取的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方式,即将长子房遗直和次子房遗爱分别派到了李治和李泰手下,这样一来长子支持李治,次子支持李泰,将来无论是谁当了太子,至少可以保留下房氏一族在朝中的一个地位。”周尚兵这样解释。
但是这一次,房玄龄失算了。
作为房玄龄的二儿子,房遗爱并不像大哥那样精于谋略,而是更擅长带兵,加上他本人又娶了李世民的爱女高阳公主为妻,因此为人颇为骄横,在帮助李泰争夺太子位失败后,房遗爱并未收敛,反而与妻子沆瀣一气,图谋发动宫廷政变,欲将刚即位的李治拿下。
参与到太子党争中来,无非只是利益集团不同,最终无非是被罢官,而发动宫廷政变则是历朝历代皇族的大忌,即使是李治这样最终为武则天所惑的懦弱皇帝,也不可能容忍政变的发生。于是,一介武夫的房遗爱,将整个家族推到了悬崖边上。“最终的结果,是房遗爱谋反失败被杀,高阳公主赐自尽,房遗爱的后人则流放岭南。”周尚兵表示,房遗爱的所作所为,不但害自己丢了性命,还连累到了大哥房遗直和三弟房遗则。“我考证过,自房遗爱谋反事件之后,基本上房玄龄这一支的族人,就再也没能翻过身来,始终被当时的核心政治圈子排除在外。一直到了三四代之后,房遗直的后人才有那么一两个人再次出来做官,但是官职也比较小,未能达到五品以上。”周尚兵这样对记者说。
最后一根稻草
官不至五品以上,在周尚兵看来,这也意味着房玄龄一族的彻底衰败,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唐朝之前,中国的取士制度是以“九品中正制”为主,“乡举里选”是各大世家入仕的主要途径。
但是唐朝建立之后,科举制度的出现,使九品中正制被彻底的废除,“在科举制度之前,中国文化政治精英其实是流向乡村的,而科举制度之后,原本位于乡村的文化精英们开始向城市流动,因为他们必须靠近政治中心,才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从而通过科举制度入仕为官。”周尚兵认为,正是科举制度的出现,使得房玄龄一族在房遗爱被诛之后,一蹶不振。“那么科举制度需要什么呢?资源,也就是钱。不管是你结交名人还是进京赶考,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赋税徭役导致了齐州房氏的衰败。”据周尚兵介绍,在唐朝时,五品官是一道槛儿:“一旦你被封为五品官,意味着你的家族可以免除赋税徭役,同时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可以拥有一部分‘代理费\’。”
由于五品以上的官员的家族没有赋税徭役的压力,因此他们的家族在各地颇受当地豪门的欢迎:“其余没有五品以上官员的家族和豪绅,会把自己的财物和土地划归到五品以上官员家族的名下,这样一来可以免除繁重的赋税徭役,当然,他们也会每年按时给这个家族缴纳一定的财物作为代理费用。”这样一来,官至五品以上的官员家族,就等于在地方上拥有了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而这笔费用可以用来补贴家族的开销,发展家族的教育等等。
遗憾的是,房玄龄一支因为房遗爱谋反的缘故,导致了衰败,而这种衰败同时也使得其家族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恶性循环之下,唐代房玄龄的后人们再也没能重现一代名相的家族风范,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新闻推荐
高峰期轻微事故不再出警济南交通事故快处快赔下月提速不及时撤离扣车另罚200元
A4 | 重点新闻|从下个月开始,如果白天在省城高架桥上,或在早晚高峰期间,市区普通路段发生轻微交通事故,济南交警...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