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莫
□本报记者 曹莫
姜家庄锦阳桥有五六百年历史,每块石头重千斤以上。 记者曹莫 摄
在高新区和历下区交界处附近有一处村子,它被林立的高楼环绕,但村民仍享受着喧哗闹市之外的静谧生活。这就是历下区智远街办姜家庄。
说起这里富有“泉范儿”的地方,几乎每个村民都能跟你道出一二,锦阳桥、玉帝庙、金丝蛤蟆湾等,都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更早的传说甚至能追溯到三国时期。
【锦阳桥】每块石头过千斤 石狮用作镇水标志
姜家庄的古桥位于村东首与高新区的徐家庄交界处,10余米长,四五米宽,全由巨石垒砌,每块石头宽50厘米左右,长半米至2米不等。岁月使石桥变得沧桑,桥面部分区域已(得较光滑。这是一处单孔桥,两侧桥拱上方还各塑有一个石狮头像。“这座桥叫锦阳桥,有五六百年历史了,是明朝修建的,每块巨石重量都在千斤以上,桥下水道是自然形成的,现在叫小汉峪沟。”50岁的孙兆明说,若干年前,这里曾是东西向唯一的一条官道,东至韩仓河的人们要想去西部,只能从这里走,可以说这里是当时的“高速公路”了。“石狮是镇水标志,百姓渴望风调雨顺,一旦石狮‘喝\’到水了,说明水位过高,这就意味着自然灾害来临了。”
关于古桥的始建年代,还有一说是三国以前。“传说曹操带兵征战到此,当时大雨倾盆,把所有随军档案浇湿,书记官曾在桥上晾晒花名册。
【玉帝庙】与兴国禅寺一脉 后改为村民活动室
顺着锦阳桥往西去,走大约100米左右,就能看到路北的一处大院。说是大院,其实不过百十平方米,但它北侧的一间房子很有说头。当地村民说,这里始建于近400年前的明朝天启七年,于清朝雍正十二年和道光三十年翻修过两次。它曾是一处寺庙,名曰玉帝庙。
这座庙结构简单,只有一间屋,约一二十平方米,房顶由瓦片砌成,长了许多杂草,瓦缝中还冒出一棵小香椿树。进入屋内,木质房梁上还能看到修建时画上去的装饰花纹,只是已陈旧不堪。“相传这里跟千佛山兴国禅寺的玉皇庙同属一支,两处庙宇内的和尚经常到对方庙里坐禅,玉皇庙的钥匙也是保存在玉帝庙和尚手中的。”孙兆明说。
后来,这里就不再用作寺庙了,曾当过幼儿园,现在是村里的活动室,晚上有不少人到院子里跳舞。孙兆明说:“那时附近村庄中,只有姜家庄有集市,加上这儿的古桥古庙,远近闻名。每年正月十二至十五,会有很多踩高跷、舞龙舞狮的人来,玉帝庙和锦阳桥都是表演的必经之地,热闹非凡。”
【金丝蛤蟆湾】相传与趵突泉同源 如今已不复存在
除古桥和古庙现存外,姜家庄还有不少已消失的古迹,如今只剩传说。其中金丝蛤蟆湾就是较有名的一处,它曾位于锦阳桥以西200米左右。
相传很久以前,村里有一个池子,叫润生池。村民在池子旁打庄稼,麦糠被风吹进池子里,2天后趵突泉的泉眼里竟然有麦糠出现。当时的人们猜测,这润生池是否跟趵突泉一脉相承呢?为进一步证实这一猜想,村民抓了一只蛤蟆,脖子上绑了一根红绳,放入池中。2天后,这只绑着红绳的蛤蟆就在趵突泉出现了。于是,当地人就将润生池改名为“金丝蛤蟆湾”。
■相关新闻
济南“老街老屋老村老树”等您来评
5月6日起,本报开展了“老街老屋老村老树”评选活动,市民可通过以下方式参与活动。编辑邮件发送到jinanshibaoquanfan@163.com;来信邮寄地址:济南市经七路28-1号,济南日报大厦201房间,邮编:250001;联系电话:0531—82886110;时报微信号:jinanshibao1996。 (记者曹莫)
新闻推荐
作者:张勇摄兴隆街道涝坡村:水管爆裂冲毁孩子上学路村民吃水靠买,3吨50块编者按水是生命之源,老百姓的生活用水与一个家庭的“幸福感”密切相关。然而济南一些家庭如今却面临吃水难问题,比如...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