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银行IC卡、磁条银行卡和带有NFC功能的手机
用手机的NFC功能可以把银行IC卡的信息读取出来
用手机的NFC功能无法读取磁条银行卡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张刚 摄□本报记者 张晓园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自己的银行IC卡无意中压在智能手机下,手机屏幕上竟然显示出卡号、持卡人姓名、余额、最近10笔交易记录等个人信息,过程中都不用输入密码。随后,有网友解释称,读出银行卡信息,需满足三项条件:一是芯片银行卡,二是开启手机里NFC功能,三是安装了类似于支付宝钱包的APP。对此,不少网友惊出一身冷汗:“这究竟是咋回事?以芯片作为介质的银行IC卡不是号称比磁条卡更安全吗?万一有人恶意读取怎么办?”本报记者通过实验为你揭开真相。
实验器材:
两张银行IC卡(分别来自不同银行)、一张磁条银行卡、两部配置了NFC功能的手机(分属两个品牌且都装有支付宝钱包APP)。
实验一手机有NFC功能可读取IC卡信息
1. 记者打开其中一部手机的NFC通信功能,将其中一张属于机主的银行IC卡芯片朝上放到手机下面;
2. 一秒后,手机发出“叮”一声,支付宝钱包自动跳出,打开“读取结果”页面,随后,银行卡号的后四位、银行卡从始至终的使用次数,持卡人姓名、身份证头尾两位数以及近期10笔交易记录都在手机上显示出来了,下方还有“开通快捷支付”和“转账到该账户”选择,而且信息弹出时并没有需要输入密码;
3. 点开“开通快捷支付”或“转账到该账户”,原本部分隐匿的银行卡号就完全暴露出来了;
4. 记者再用另一张非机主本人的银行IC卡重复实验,发现结果一致;
5. 记者用磁条银行卡重复试验,结果无法读出任何信息;
6. 把NFC功能关闭,再用三张银行卡分别实验,手机弹不出任何相关信息;
7. 记者更换了另一部具有NFC功能的手机重复上述试验,结果同上。实验结论:
具有NFC功能的手机确实可读取银行IC卡信息。不过,由于不可对银行卡的资金进一步操作,尚未威胁到用户资金安全。
实验二距离多远你的卡不会被“偷读”
1.将两张银行IC卡放在桌上,手机与银行卡保持三厘米距离,记者发现手机无法识别出银行卡信息;
2.记者将银IC行卡揣进裤兜之中,另一位同事持手机,靠近记者的裤兜,没有反应,随后再将手机紧贴到记者裤兜上时发出“叮”的一声,“读取结果”也出现在手机屏幕上;
3.将银行IC卡放进钱包的最外侧,将手机紧贴在钱包上,发现手机无法识别出银行卡信息。实验结论:
手机NFC功能需距离银行IC卡芯片极近才有读卡可能,所以想读出银行卡信息也并不容易。银行说法 暂未接到信息因此泄露的反馈
一银行的人工客服热线的工作人员表示,IC芯片卡目前在几个省份试推行。相比磁条卡,IC芯片银行卡功能更多也更安全,客户享受的刷卡服务也更便捷,有些客户不想在ATM上查余额,直接通过手机就可以看到,而且这种服务仅限查询,要进行其他服务还需要密码。
该工作人员说,手机带有NFC功能,是一些手机独有的特点,“这个功能是不判定客户的,所以不论是谁的卡都可以读出。”该工作人表示,暂未听说银行卡信息因此泄漏的情况,不过还是建议用户妥善保管自己的银行卡。
专家观点
银行做的保护还不够
“NFC能读取信息,是因为银行允许它读取。NFC就相当于模拟了一个读卡器,能读取银行卡跟NFC功能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能说银行在这方面做的保护不够。”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老师杨星海表示,“银行卡的安全性是由卡来保证的,而不是由手机NFC这项功能来保证的,我觉得银行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安全措施进行改善。”
杨星海告诉记者,相比于磁条卡,芯片卡的加密强度是比较高的。“新式的银行卡以智能芯片为介质,目前还没有听说被复制的消息。银行卡的安全问题最主要就是担心被复制,客户的交易是要通过银行系统去完成的,如果卡无法被复制,相对来讲安全性比较高,持卡人资金安全能得到有效保障。”
“我们的手机本身是不安全的,很多人的手机都有病毒和木马,病毒和木马完全可以利用NFC功能去恶意读取银行卡。”杨星海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手机有NFC功能,尽量离芯片卡远点,下载软件时应选择官方推荐的App。另外,杨星海表示,市民也可将手机恢复出厂设置,这样对手机安全有一定帮助,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名词解释
NFC是什么?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内)交换数据,被认为在手机支付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该功能目前在三星和小米等品牌的高配版手机中存在,而在目前的Iphone手机中则不见此功能。
目前,基于该模型的典型应用:门禁控制或车票、电影院门票售卖等,使用者只需携带储存有票证或门控代码的设备靠近读取设备即可。它还能够作为简单的数据获取应用,比如公交车站站点信息、公园地图信息等。
新闻推荐
昨晨,护城河还有人顶风游泳。护城河游泳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泉城人文之美不能脱离自然之美,有怎样的质朴自然,就有怎样的人文之美。但护城...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