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流经东营市的河流有20条,其中自然河流有6条,如:黄河、小清河、淄河、裙带河、阳河、渑水河;人工河流有14条,如:支脉河、潮河、沾利河、马新河、分洪河、小河子、预备河、褚官河、太平河、工农河、打渔张河、五干排、六干排、五六干合排。现将其名称来历汇总如下:
1、黄河:因水浑色黄而得名。古代的黄河,河面宽阔,水量充沛,水流相对比较清澈,那时它的名字并不叫黄河。我国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中称黄河为“河”,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中称黄河为“河水”,《水经注》中称“上河”,《尚书》中称“九河”,《史记》中称为“大河”。据考《中国历史地图集》,黄河自周朝称“河水”;秦始皇施行“尚水德”政令制度,改黄河名为“德水”;之后因为德水有了德州这个地名。到了西汉,由于河水中的含沙量增多,有人称它为“浊河”或“黄河”,“黄河”一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公元464年,南朝宋),但并没有普遍认可,一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2、小清河:古名济水,发源于济南市趵突泉及济南、长清诸山泉,至羊角沟汇入渤海莱州湾。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黄河脱离济水,夺大清河取下游故道向北迁移,至利津入海。之后,齐王刘豫导泺水东行入济故道,即为小清河,以区别于大清河。据《山东通志》河防志第九小清河考载:“自汉至隋唐唯有济水,杜佑始有清河之名,宋南渡浚始有大小清河之分”。
3、淄河:发源于淄博市博山区南博山镇上瓦泉村东南的三府山。《史记》“俗传禹理水功毕,土石黑数里之中波若漆,故谓之淄水也。”民国二十年(1931年)自贾刘村改道北去,经店子、大营村在佛王村西入小清河,原河道称淄河故道。1965年又在小营村西改道东去,于大桑科村北入小清河(称新淄河)。
4、裙带河:源头有二,一是临淄鼎足山下,二是青州市夹涧村南。据《嘉靖青州府志》载:“女水出鼎足山,流经齐桓公与其女之冢侧,故名为女水,亦称裙带河,又称织女河。”东北至东水磨村东一段,因淤泥过多,称泥河子。裙带河之名沿用至今。
5、阳河:发源于青州市西南逢山西麓九回山,至广饶县书房刘东北汇入寿光县塌河,古名浊水亦曰渑水,长沙水于益都城东北注入浊水(今改道向东注洱水)。浊水、长沙水通称阳水,为区分方便,长沙水称南阳水、浊水称北阳水。“阳”字来历失考。
6、渑水河:据《青州府志》载:“水经注云:渑水出临淄县北,世谓之汉湊水,流势极曲,俗称九里十八湾此正水也。”因河道弯曲似绳,改丝字旁为水字旁,音同绳,得名渑水河。发源于临淄区齐都镇,在广饶县李鹊镇鲍家村入境,经鲍家村西入博兴县境内。除汛期外平时无水,建国后几经裁弯疏挖。
(记者 刘剑)
新闻推荐
...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