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公园内静谧的万竹园。(本报记者 张源源 摄)
来济南旅游,趵突泉公园是不能不去的,游人进入南门向西不远就能进入一处小巧秀气的园林。而每位游人在游赏结束后,都会对这座园林发出由衷的赞叹,真是没想到,在北方看到这么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优秀园林,而且保存这么完整,里面还填充了很多文化元素。这座园林就是万竹园,是一处集传统园林风致与济南历史文化为一体的名园,是一处最秀丽的“泉范儿”。
据文献记载,该园始建于元代,因园中多竹而得名。明代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内阁大学士、历城人殷士儋辞官归里,隐居于此,易园名为“通乐园”,取“万民同乐”之意,并建“川上精舍”于园中,在此授徒讲学论文,当时此园被称为殷家亭子、阁老亭。
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济南诗人王苹购入此园并在此定居,当时园内有望水泉、登州泉二泉,其中望水泉在金代《名泉碑》所载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中位列第二十四,于是王苹将园内筑于泉畔的书斋命名为“二十四泉草堂”。
王苹之后万竹园复沦为菜园,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北洋军阀张怀芝奉袁世凯之命来山东组建新军第五镇。翌年,袁世凯授意已经成为山东督军兼省长的张怀芝发动山东官绅为自己修建生祠。张怀芝在万竹园旧址上开始修建,后改成为自己营建公馆,历时10年而成,人称张家花园。1929年国民党济南市党部曾设于该园,抗战期间又作为敌伪统治下的“华北棉产改进会山东分会”。1951年,所有前后院落由张氏后人卖与政府,先后作为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检察院使用。1984年该园经全面整修后对外开放,次年在院内辟设了李苦禅纪念馆,供收藏和展出李苦禅的画作。1995年冬该园被并入趵突泉公园,成为公园的跨院,并用于举办各种展览。1999年拆除了两园之间的围墙,两园合为一体,万竹园成为趵突泉公园的园中园。
现在的万竹园,已经成为济南一处重要的旅游景观。此园有宅、园、三泉、四亭、五桥相衬托,若将宅院中轴线上的房门全部打开,可以形成一贯到底的透视线;关门闭户,各院自成一体,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颇有北方王府的气魄。而西院则布局灵活,运用亭、泉、桥、池加以点缀,富有江南园林那种步移景异的风韵。还有两处济南特有的名泉相伴,使这里成为一处集传统园林风致与济南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泉范 儿 ”。(本 报 记者 赵 晓林)
新闻推荐
本报9月23日讯(记者 宋晓晖通讯员 王春雷)今天,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六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长玉主持会议。上午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会议的各项议程。会议认真学习...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