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街关帝庙(本报记者 张源源 摄)
关帝庙,是关公文化崇拜的产物,在我国是极有群众基础的一个文化现象。目前济南还有两座关帝庙保存完整,且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而这也成为济南很有意思的一种“泉范儿”。
芙蓉街北头路东就坐落着目前济南最有名的一座关帝庙。该庙始建于清代中期,现建筑由民宅式庙门一间、正殿三间及新建的南北厢房组成,2009年3月至12月修缮后对外开放。庙内另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立考棚碑记》和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修芙蓉街北首布政司小街东口路东关帝圣君庙碑记》等碑刻。在修缮过程中,除了整修大殿外,重新梳理出历史上曾经颇有名气的芙蓉、武库、飞霜三眼泉。另外还修建了碑廊、放生池,基本再现了历史上该处关帝庙的规模和原貌。
据称,这座关帝庙,与济南其他的关帝庙的最大不同就是它“出身高贵”。在明洪武年间,那时的山东最高行政与军政机关——承宣布政使司与都指挥使司,在山东省省会由青州迁到济南后,把府院设在了贡院,因由“左文右武”——省政府的左面是府学文庙,就在这里建了关帝庙,而且在当年重立贡院考棚碑时,将碑立在了关帝庙里,以求关公护佑。从康熙年间到光绪时期,这座关帝庙被记载为“数百年如一日,香火万家”、“灵验异常”。
另一座关帝庙是位于共青团路路北的西蜜脂泉关帝庙。其大殿由东西两座二开间青砖青瓦殿堂组成,森严庄重。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西蜜脂泉,便位于此。当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将违例出宫的太监安德海捉住后就秘密关在此处。后来慈禧太后来了密旨让放人,丁宝桢果断决定“前门接旨,后门杀人”。或因这个典故,后人将蜜脂殿称为密旨殿。
两座关帝庙现在已经成为济南关帝庙的代表,在节假日里人流不断,人们在欣赏古代建筑之美的同时,还在这里感受到关公所代表的“忠”、“义”的文化内涵。
据史料记载,旧时济南城里有30多座关帝庙,将军庙街、芙蓉街、估衣市街、东城根街、红墙庙街、正觉寺街、佛山街、小沧街、后宰门街、平泉胡同等均建有关帝庙。而代表着“忠”、“义”的文化的关帝庙也成为济南一种很有历史、很有意思的“泉范儿”。(本报记者 赵晓林)
新闻推荐
本报9月19日讯(记者 宋晓晖)9月17日至19日,部分驻济全国、省人大代表在济南市开展专题调研。代表们分4个调研组,围绕“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推动‘转调创\’工作情况”、“特色农业品牌基地发...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