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江吴荣欣尹琨
本报通讯员王力
投入市级交通基础设施奖励资金5000万元,拉动地方配套资金1.8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1条158公里;落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实施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公交,22.6万老年人受益;开通济莱城际快客,票价降了近一半,乘客翻了一番;城乡公交覆盖全市农村,4元钱就可到达最远山村……今年以来,莱芜市交通运输局用心擦亮“民生交通”品牌,推动交通运输工作跃升新水平,唱响了建设“幸福莱芜”的好声音。
“交通运输是服务民生、服务社会、‘接地气\’的行业,不管是建设、管理,还是执法、服务,都直接和千家万户打交道。”10月10日,莱芜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庆铸向记者表示,“莱芜交通运输部门要做实群众最‘盼\’的事、狠抓群众最‘怨\’的事、处理群众最‘难\’的事,积极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经济、舒适的出行服务,为济莱协作区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李庆铸说,莱芜市的农村公路建设早、技术标准相对较低、未与干线公路有效衔接,随着城乡公交一体化、村村通校车工程的实施,部分道路已达不到通行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莱芜市交通运输局深入一线,实地调研,在充分论证及协商沟通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3年规划和2014年建设计划,提出利用3年时间,改造提升农村公路500公里、新建100公里,基本消除“断头路”。
如今,驱车行驶在苗里线陈家峪至苗山的柏油路上,两旁绿树掩映,枝头细风嬉戏,旧路换了新颜。2014年,莱芜市共投入市级交通基础设施奖励资金5000万元,拉动地方配套资金1.8亿元,总投资2.3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1条158公里。
2014年,莱芜市委、市政府将“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每年增加政府预算1000万元,服务占全市总人口六分之一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22.6万人,其中农村老年人占70%,实现了城乡居民公交服务均等化。“原先回老家要坐3路再倒车,来回8块钱。现在好了,免费乘车,我有空就回老家看看,顺带着买点农产品回来。”老家在杨庄的陈军堂老人说。
截至目前,莱芜市累计办理老年人免费乘车卡17万多张,每年运载老年人1100多万人次,为群众节省出行费用2000多万元,同时还落实了现役军人、伤残军人免费乘车政策。
“济莱同城,交通先行。其中,济莱快客已经开通,票价从38元降到20元,乘客数量翻了一番。特别是今年十一期间,济莱快客运送旅客1.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倍。”李庆铸说。
济莱城际快客采取“公交化运营、班线化管理”的经营思路,“出城高速路、城区BRT”的乘车模式,全程共设9处便民停靠点,车内可免费无线上网,全程实现3G视频监控,2小时到达济南长途汽车总站。为最大限度满足乘客出行需求,4月16日起,莱芜交通部门对济莱城际快客运营时间和发车密度进行了调整,最早班次由原来的6:30提前至6:00,发车密度由原来的35分钟一班缩短为25分钟一班。济莱快客客流量呈持续攀升的趋势,日均发送旅客100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80%以上,有效地打击了两地黑车运营现象。
目前,莱芜到济南的道路主要有济莱高速、经济南南部的仲临线(S327)、枣徐线(S244)以及经章丘的莱明路等几条道路,但仲临线、枣徐线等道路等级较低,济莱高速港沟至济南主城区段的交通又比较拥挤,成为制约两地交通的主要因素。
李庆铸表示,在济莱间的交通路网规划建设上,将实现“三条大道”通济莱。随着济南二环南路东延工程的实施,从港沟到济南主城区将可通过高架路直达,架起济莱间的“高速大道”;将仲临线西延并升级为二级路,建设贯穿济南南部与莱芜市北部的“旅游大道”,整合济南南部山区和莱芜市北部山区旅游资源;高标准改造莱明路,重点提升济南境内章丘段建设标准,建设连通济南、莱芜的“物流大道”,从而打造两市无缝对接的交通路网体系。
新闻推荐
□记者王亚楠通讯员李冬云报道本报济南10月13日讯记者今天从中国最大的云计算企业浪潮集团获悉,在此间于俄罗斯索契举行的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上,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表示,...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