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编织的精美串珠工艺品。(市民记者 孙永平 摄)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残保金”)目前正在征收。每年征收的残保金都用在哪儿了,群众对此十分关注。近日,市民记者走访了明天儿童康复中心、爱心驿站等济南市部分爱心助残机构及爱心企业,亲眼见证了残保金的使用效果。市民记者孙永平参观后表示:“残疾人比健全人更需要社会的帮助,他们也有梦想,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让梦想扬帆远航。”
救助535名孤独症儿童
“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天使,我们要努力让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中有尊严、有保障地享有同等生存及发展的权力和空间。”在位于市残联四楼的济南市明天儿童康复中心,负责人刘梅阐述了自己的愿景。“2007年,3岁的乐乐来到我们这儿,当时他的妈妈边说边流泪,做好了‘8年抗战’的准备,我当时就想一定要帮帮孩子,没想到康复了2年,孩子就顺利上小学了,还比较适应。”
“你看这是什么?这是一个菠萝,旁边是刀子,把它们连接起来,用刀子切菠萝……”在康复培训教室,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正拿着孩子的小手,耐心地教她识图认字。在另外一间感觉培训教室,孩子们则在工作人员和家长的帮助下完成转圈、荡秋千等动作,以帮助他们恢复感觉失调。刘梅说,这里只接收0~7岁患有孤独症的学龄前儿童,目前有89名儿童正在接受免费康复训练,训练费用由政府拨付。这里会为每个孩子制定一套专属的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尽快康复,并与部分幼儿园建立了联系,推荐康复情况良好的孩子前去就读。截至目前,康复中心已累计救助535名孤独症儿童。
爱心驿站免费培训 部分学员顺利就业
在位于高新区的爱心驿站工疗培训教室,学员们都在认真地组装电子元件。“咱们看起来简单,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工作人员井娜说,刚进来的学员,都要首先接受这项培训。为了鼓励学员的积极性,在一旁的展柜里,排列着他们的作品,从最简单的螺丝到复杂的线圈,再到难度系数最高的电路板,一排排署着学员们名字的展位,记录着他们的“战绩”。
30岁的井娜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基层从事助残工作。爱心驿站成立后,她被调来负责生活技能培训。谈及两年来的感受,她表示有时候的确很累,但累并快乐着,“‘孩子们\’很单纯,很直接,我喜欢那份源自心底的纯真。”
井娜表示,爱心驿站的主要职责是通过过渡性就业培训,帮助学员回归社会,实现就业。来这里的学员均为三、四级的智力残疾人,尽管最大的年龄已经40多岁,但在她们眼中依旧是“孩子”。在串珠工疗教室,展柜上摆放着由五颜六色的珠子串成的小熊、葫芦、舞龙等工艺品,尤其是天蓝色的“泉标”工艺品让人眼前一亮。“泉标”工艺品的创作者——20岁的学员李勇,是这里的“首席设计师”。“他自己跑到泉城广场,用手比划着测量泉标的宽度和长度,用一周时间编织出来,很用心。”井娜说。
井娜还回忆,有的学员刚来时表情呆滞,不怎么说话,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脸上已经有了笑容,还与其他学员互相交换电话号码,周末相约一起出去玩,这让作为工作人员的她们感到很欣慰。走进爱心驿站的办公室,迎面可以看到一幅大字“亲如家人”,这是一位学员家长写的。短短四个字寄托着家长们无声的感恩。爱心驿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成立两年多来,参与培训的学员已经从最初的20人增加到70人,已有部分学员经过培训后在美容、餐饮、汽修甚至零售等行业顺利实现就业。学员们到爱心驿站接受训练,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其费用均来源于残保金。他们将继续为学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技能培训,希望他们能够早日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融入社会。
(本报记者 李冬阳 黄胜芳)
相关链接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指在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地区,凡安排残疾人达不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地方有关法规的规定,按照年度差额人数和上年度本地区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交纳用于残疾人就业的专项资金。
新闻推荐
10月23日上午9点左右,在济南市济齐路的匡山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上,前来批发蔬菜的商贩刚刚散去许多。不少常年驻扎在此地的经销商开始盘点剩余的蔬菜、记录一天中的第一笔收入。作为济南市一家...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