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鲁艺向记者展示环卫老照片。(钱堃 摄)
济南市第一台自制扫路车,在天桥区试运行。 (田鲁艺 摄)
本报10月19日讯(记者 钱堃 实习生曹雅欣)市城管局开展征集环卫老照片活动以来,众多热心市民积极参与,市民田鲁艺就是其中一员。据了解,田鲁艺收藏有近万张环卫老照片,还曾举办过个人摄影展。在环卫工人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田鲁艺老人,通过他进一步了解济南环卫发展的历史。
田鲁艺酷爱摄影,自1977年进入环卫“战线”后,他用手中节衣缩食买来的相机记录下济南环卫发展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感人瞬间都见证了济南环卫几十年的蝶变历程。他的摄影史至今已40个年头,拍摄近万张作品,发表近千张。2003年,田鲁艺还举办过济南市环卫摄影个人影展,他的作品成为记录济南环卫发展的“老古董”。
记者日前跟随田鲁艺来到历下区环卫博物馆,馆中老照片几乎全部由他拍摄并提供。“每一张照片都有故事”,翻看着老照片,田鲁艺回忆起镜头中的往事。其中一张黑白照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照片上是一位老奶奶,肩上扛着大扫帚,脸上却笑意满满。田鲁艺介绍说,这是一张1979年的老照片,照片中的老奶奶名叫马德义,拍这张照片时她已83岁高龄,义务清扫马路已有整整27年。
谈起现在环卫发展,田鲁艺表示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据他回忆,上世纪70年代要靠手摇铃铛挨家挨户沿街收垃圾,后来垃圾桶投入使用、机械化越来越普遍,看着花园式的历下区垃圾转运站,田鲁艺感慨:“现在不仅是环卫工作效率水平提升了,不文明行为也大大减少了,环境越好,市民环保意识就越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19日讯(记者 宋晓晖)10月12日至17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长玉率市人大台湾基层民意考察团访台,就台湾基层民意机构运作模式和济台间经贸文化交流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取得了积极成果。在...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