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主动发展为学生赢得未来——一所城乡接合部学校的办学实践与探索

来源:济南日报 2014-10-14 17:16   https://www.yybnet.net/

学校学生在泉水节表演古筝。学生萝卜义卖活动。学校棋类比赛学生体验丰收的快乐。□本报记者 尹萍 实习生 史春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一些城乡结合部。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这些地方与农村的区别日趋明显,与城市的差异日渐缩小,也致使该区域现有的学校办学水平与社会不断提高的教育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城乡接合区域的学校如何与时俱进,快速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济南二环西路与二环南路交界口附近,就坐落着一所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学校——济南市白马山小学。学校地理位置没有优势,却拥有享誉全国的知名度,成为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成功蜕变的“样本”。

2006年开始,学校将“国际数棋”引入校园,同年8月即摘得全国国际数棋比赛一等奖。之后,学校不仅成为全国“国际数棋科普实验学校”,更是屡屡在各类国际数棋比赛中斩获一等奖,成为国际数棋界的“领军人物”,吸引众多名校前来“取经”。同时,学校以丰富的校园实践活动为载体,形成了“棋之趣”、“劳之乐”、“筝之韵”等特色教育品牌,让学生们无需踏出校门就能修身养性,享受到优质的素质教育。

白马山小学的成功是市中区众多学校中的一个缩影。如果说它的成长蜕变是一种奇迹,那么这种奇迹中一定包含着某种必然。正如学校校长毕玉长所言,做教育就要踏踏实实,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开发适合并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教学形式和内容,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让这些城乡接合部的孩子们全面发展。

面对成绩,务实的白马山人并没有停止奋进的脚步。作为该区域内有影响力的现代化特色学校,今年,白马山小学牵头组建了白马山教育集团,成为市中区20大教育集团之一,通过资源共享带领集团成员校共同发展。

践行“务本教育”理念 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白马山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生源主要以当地农村及外来民工的子女为主,父母大多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学生接触新生事物相对较少。因此,学校大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老师绞尽脑汁想改掉学生的坏习惯,却收效甚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在对教师、家长、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务本教育”的发展目标。即充分挖掘学校现有资源,开发适合学生学习与接受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逐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好的发展思路不能仅仅是纸上谈兵,必须付诸行动,在软实力上和硬件设施上下工夫。”毕玉长告诉记者,学校根据学生在校表现,着力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入手,实现了学生主动发展;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出发,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引领教师主动发展;从学校教学实际出发,挖掘校内外优质资源,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路径。

学校在教室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优化布局,建成了棋类活动室、古筝活动室,发挥校园优势,建成了“棋趣园”国际数棋活动基地、“碧梗园”学生实践活动基地,逐步形成了“棋之趣”、“劳之乐”、“筝之韵”为主要特色的“务本教育”品牌。

每年5月,学校都会结合庆“六一”举行特色品牌艺术节,学生根据自身所学,自编自演,既展示了学校“务本教育”的成果,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筝之韵”展现了学生过硬的技能,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学习与表演的欲望;“棋之趣”表演展现了学生令人钦佩的数学口语计算能力;“劳之乐”中活灵活现植物水果造型展现了学生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毕玉长告诉记者,随着“务本教育”的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变,学习兴趣日渐提高,每天放学回家后主动完成作业,然后开展兴趣活动,或下棋,或练筝,或动手实践等。“现在,孩子真不简单,学习好,能弹琴、善下棋、会种地种菜、还乐于助人,厉害啊。”一位家长说。

国际数棋风靡校园 办学经验全国领先

“我们摆斜长城还是竖长城?”、“他们摆长城咱们就摆铁桶阵吧。”在长宽各8米的大型国际数棋棋盘上,两组对战队员正在商量着各自的战术,一场数学思维博弈即将上演。

“国际数棋是结合小学数学,在传统大众益智游戏跳棋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改造而成的,由六角形棋盘和带有两对0—9数字的十枚棋子组成,它每行一步棋都需要进行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最后通过计算得分的高低来决出胜负。”学校棋类总教练梁勇介绍,国际数棋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逆向性思维”等创新性思维能力都很有(益。

2006年,国际数棋成为学校的校本特色课程并列入课程表。由于一副棋仅20多元钱,成本低,携带方便,而且还能锻炼学生观察事物、动手动脑的能力,最明显的就是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升。学校这一选择,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全校由此刮起了学习国际数棋的风潮。

现在,国际数棋已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并自主开发了相关教材,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充分激发,学生们不再拘泥于教材与老师所教,高难度行棋技巧层出不穷,并在一次次行棋中创造出了铁桶阵、横长城、竖长城等许多新阵法。这些走在学科前沿的阵法,吸引不少学校慕名而来。

在各级比赛中,白马山小学也一直处于领军位置,学校的国际数棋队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区比赛,每次都能获奖,以至于在全国提起国际数棋,人们往往会第一时间想到白马山小学,学校也多次在全国性国际数棋比赛现场做经验交流,现场展演。梁勇笑着说:“学校国际数棋队不管参加哪级比赛,每次比赛抽签分组,别人只要抽到和我们一组,他们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下可惨了,我们遇上了白马山小学,赢不了他们。”

在国际数棋取得辉煌战果的基础上,学校还先后将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等引入课堂,将优秀的传统棋文化融入棋类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棋类教学体系,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棋文化氛围。学校还定期开展棋类“外交”活动,通过棋类交流开展班与班、校与校之间的联动,各类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活动参与率达到了100%,一批批金牌棋手、银牌棋手应运而生。

学校还尝试开展学生段位评选活动,将围棋段位“嫁接”到国际数棋上。“学校将每个段位的人数保持在20人左右,学生可随时向上一段位的学生提出挑战,挑战成功即可升段,今天挑战成功,明天又被斩落马下的事情时有发生。每个段位的学生都时刻充满危机感和竞争意识,这就出现了课余时间学生三五成群,或围坐在校园内的石桌旁、或围坐在课桌旁自主研究棋艺的良好氛围。”梁勇告诉记者。

古筝支起音乐梦想 学校淑女越来越多

学生手指轻弹清脆悦耳的声音骤然在耳边荡漾开来,古筝优美的旋律在学生灵巧的指尖上流淌,一首醉人心扉的《渔舟唱晚》合奏拉开序曲,在场的人无不被古筝优美的旋律所吸引,沉浸在其中,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学生也都有了点艺术家的感觉……这是学校学生弹奏古筝时的情景。

几年前,学校迎来了两位年轻的音乐老师,巧的是,她们的特长都是古筝,学校开始琢(如何让老师发挥优势,让学生获得艺术的熏陶。“学校学生主要以周边村落及外来务工子女为主,让家长花钱给孩子买琴并不现实,有的家长甚至觉得学古筝是‘不务正业\’,会耽误孩子学习。”学校音乐教师石文君告诉记者,为打消家长们的顾虑,学校出资购买了20架古筝,并遴选了一批音乐素养比较好的学生先学。等孩子们能完整弹出一首曲子时,学校专门请家长来观摩孩子表演,家长们很惊讶,他们从未想过自己的孩子还能弹古筝。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女生加入古筝队,学校里的“淑女”也越来越多,部分家长还给孩子买了古筝,并在假期给孩子报辅导班继续深造。

刘浩妍是学校第一批学习古筝的学生,第一次触琴刘浩妍就迷上了古筝,家人见其颇有天赋,而且练琴后学习成绩也未降反升,便给她买了一把古筝,古筝也成了刘浩妍最珍爱的宝贝。每天放学回到家,完成作业后,刘浩妍就会进入“古筝半小时”状态,弹奏起当天需要练习的曲目,慢慢地刘浩妍有了令人艳羡的古筝技艺,经过不断锤炼,她已取得古筝8级水平。现如今,一首首风含蓄典雅的古筝名曲,在刘浩妍的双手下演绎得动人心弦,身穿一身古典的旗袍,奏一支悠扬的古筝曲,已成了她的最大享受。

“孩子们学习古筝之后,音乐素养、个人气质都有了明显改善,表演力有了极大提升,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中都会伴随有优美的古筝旋律。”石文君表示,随着弹奏水平的不断提升,学生们的表演也从校内延伸到了校外,先后参加了泉水节文艺演出,济南市中小学艺术节等一系列大型文艺展演活动,在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淑女气质。

校园空地变“农场” 让教育回归“田园”

走进白马山小学,你会发现,校园不仅景色迷人而且处处彰显育人功能。

校门口右侧种了海棠、山楂树、苹果树、桃树、杏树等,开花结果时学生们可以在这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校门口左侧是“棋趣园”,里面种植了柿子树、柳树等,园内的石桌上画有国际数棋的棋盘,孩子们可以坐在石凳上下棋;操场的北侧是运动园,有乒乓球台、体育器械等,这是学生的运动之所;操场的南侧便是“碧梗园”,里面种植了二十余种蔬菜,这也是校园的精华所在,每年学校都会买很多蔬菜种子,聘请有经验的老师和家长做指导教师,学生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在这里回归“田园”,做起了小农夫。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技能培养,不仅要落实到课堂,更要落实到实际的动手、动脑操作当中,这是当下素质教育的根本,为了突破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仅局限于纸上的尴尬,做到让学生‘躬行\’,学校结合实际开设了一系列综合实践课。”毕玉长告诉记者,学校利用校园面积广阔的优势,建立了“碧梗园”学生学研型实践基地,组建了“劳之乐”社团,实现了学生亲手播种、施肥、除草、人工授粉、最后收获果实。

“学生在‘碧梗园\’开阔了视野,锻炼了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一篇篇观察日记、调查报告、写生作品、特色作文‘喷涌\’而出,极大拓展了学生课堂之外的大千世界。而每学期一次的校园采摘节,更成了学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大盛事。”毕长玉表示,这种种的体验和快乐,是学生难以在单纯的课堂讲授中体会到的。

“我学会的第一道菜就是用‘碧梗园\’收获的萝卜做成的,虽然只是一道凉菜,但看到父母大口大口吃下的时候,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六年级一班学生孙悦说。

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周边的社会资源,不断探索生活化劳动技术课堂研究,带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走进坦克部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走进葡萄园现场讲授花粉传授知识;走进奶牛场体会父母工作的不易……近年来,学校实践教育的经验不仅在全市进行了交流,还吸引了德州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小学来学校参观学习,更被教育部、文化部等多部委联合拍成专题片在全国进行推广。

“务本”就是尊重教育规律

潘光旦先生曾说,真正的教育,只有八个字的假定——顺其自然,因其固有。不顺自然是戕贼,不因固有则徒然。人类也不例外,一切生命都有其位育。这就提出了教育的要诣是“务本”。

在白马山人看来,“务本求实”并非故步自封。相反,只有遵循教育不断发展这一规律之“本”,遵循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之“实”,才能栽培出丰硕的果实,才能培养出多彩的学生。自2004年学校从铁路系统移交至市中区教育局以来,白马山小学一直将“务本”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德育活动都坚持从学生、教师、学校实际出发,就地取材,在让学生“享受”独特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赢得了家长的欢迎与支持,家校合力作用明显。

作为一所条件不占优势的城乡结合部学校来讲,“务本求实”似乎为白马山小学的发展增添了一丝无奈。但就是他们这种主动发展的力量,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为自我实现而努力。学校也因此跳出了“靠天吃饭”的圈子,另开天地,走出了一条自强发展的道路。

新闻推荐

济南公布9月“气质”成绩单长清位列第一 高新首次垫底

昨天,在大风降温天气的作用下,济南上空盘旋数日的雾霾一扫而光,蓝天白云重回市民身边,秋高气爽的好天气也让不少来济游玩的外地游客大呼过瘾。(本报记者 崔健 摄)本报10月13日讯(记者 许凯)...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主动发展为学生赢得未来——一所城乡接合部学校的办学实践与探索)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