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翠报道位于齐河的山东高科新信息产业项目是亚洲最先进的电子安防设备生产基地之一。□本报记者张宇鸿
本报通讯员侯郑田孟翠
11月1日,社会智库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公布第十四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齐河县首次入围,位列96位,填补了德州市百强县空白,是山东省唯一新进入的全国百强县。而就在上月,齐河被评为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机遇面前抢先机——
高铁未建协作区先开工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齐河县表白寺镇济北高铁枢纽经济协作区内,塔吊林立,建设场面热火朝天,一座现代化的高铁新城正迅速崛起。
太青高铁济南北客站选址齐河之初,齐河便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发展机遇,立即谋划建设济北高铁枢纽经济协作区。他们成立专门班子,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定位于建设现代金融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同时,高标准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协作区承载力。如今,协作区已落户项目14个,合同引资25.2亿元,到位资金14.7亿元,12个项目投产运营。
把握大势抢抓机遇,高点定位科学运筹,齐河理清发展思路,抢占发展制高点。
201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一圈一带”发展战略,齐河被划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紧密圈层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关键部位,接受省会辐射、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齐河用前瞻性眼光,确立了“12345”战略部署,即围绕建设幸福齐河这一中心,用好“一圈一带”两大机遇,迈好“三大步”(2013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2014年跻身全国百强,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大城镇、大工业、大生态、大民生“四篇文章”,实现经济更发展、环境更优美、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五大目标”。并按照省里建立济北协作区的部署,着力打造建设省会北城。
高定位,促跨越,齐河底气十足。近年来,齐河坚持不懈地对接省会,借势发展,“兴齐十大”工程顺利推进、连续四年蝉联德州市科学发展综合考评第一名、2013年跻身全省第一方阵、上半年在全省县市排名第26位,较年初前进3个位次。
为将美好愿景转化为现实,齐河制定了战略发展纲领性文件——《2017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红皮书)》,将任务目标一一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下发了《全县重点工作县级领导责任分工方案》,成立12个工作委员会,县几大班子成员不分党政、不计分工,团结一致投入到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作一线中。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将目标任务全部纳入考核范围。
高标准建设专业园区——
高新区引来全省首家“中关村”
日前,中关村海淀园齐河科技城项目在齐河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式揭牌,成为中关村海淀园在京外首批建设的4个试点园区之一,为省内首家。“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以打造济北‘硅谷\’为目标,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吸引5个项目落户,总投资64.5亿元。”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杨武强说。
齐河发挥‘一圈一带\’战略叠加优势,打造专业性园区,将资源要素向园区集中,吸引高端产业和产品向园区集聚。今年6月份,齐河凭借园区建设大投入、大发展积累起的独特优势,入围全省园区经济试点县。
齐河按照“凤凰涅槃、腾笼换鸟”思路,布局“三极引领、多点带动”总体框架,着力发展壮大经济开发区、黄河国际生态城和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三个省级园区,济北高铁枢纽经济协作区、经济开发区华店新区、潘店煤电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大黄食用菌产业园等4个特色园区。
黄河“北展区”原是一片泄洪区。国务院批准这片区域全面解禁后,依据这里生态良好、资源丰富的优势,县里大手笔建设黄河国际生态城旅游园区。他们投资40亿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460亿元的“航母级”旅游项目纷纷落户。目前,生态城内投资10亿元的泉城海洋极地世界项目、投资30亿元的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已开门纳客。在两大项目的拉动下,今年1-10月份全县共接待游客50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8亿元。
借力园区经济,齐河已培植起永锋集团等3家销售过百亿工业企业、盖世冠威等3家营业额过百亿物流企业、黄河生态文化大观园等3个投资过百亿旅游项目。
围绕产业抓招商——
3年成就国字号基地
连日来,齐河县华店镇锦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订单不断,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董事长张海波坦言:“多亏当初把厂子建在齐河,这里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40多家,产业链完善,可以产生集群效应,为我们引来很多客户。”
而几年前,齐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是空白。2011年,县里紧抓国家、省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机遇,鼓励本土20余家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由零部件制造向新能源汽车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等领域转型。同时,县里与百余家名企和行业协会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引进新能源汽车企业10余家。2013年底,齐河被授予“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城”称号。目前,齐河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利税2000万元。
同其他发展中城市一样,招商是齐河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剜进篮子都是菜”,还是只对准“大块头”?他们按照“集中优势率先突破、着眼未来顶层设计”思路,围绕现代产业招商选资,走出了一条“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齐河路径。
他们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等地设立5个招商办事处,组建18个招商小组、18支招商小分队,充任全县选商的“先行军”和“瞭望哨”。连续开展招商引资“双百会战”,进行建链、补链,招引上下游配套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双向约束”制度,即县里承诺为客商提供良好环境,同时要求投资方在资金到位期限、项目建设进度、投产日期、亩均投资强度等方面作出保证。项目一落地,立即成立帮扶班子,发放《绿色通行手册》,使项目建设主体对推进工作流程、审批流程、企业设立流程等一目了然,确保项目疑问有人答、困难有人帮。今年,全县实施重大项目118个,总投资1070亿元,挺起了高端装备制造、煤及绿色化工、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食品、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健康等产业集群。
齐河远大模具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用于高速铁路轨道和道岔焊接的轨道焊接钢,先后获得3项高铁建设供应权。像远大这样在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内占据头把交椅的“单打冠军”,齐河共有35家。正是这样的产业集聚,齐河荣膺“中国新兴机械装备城”称号。
■书记点评引燃干事激情推动跨越发展齐河县委书记孟令兴
面对经济新常态,齐河乘势而上,夺得全国“双百强”。秘诀在于齐河人敢想敢干敢担当的精气神。
调动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责任心,是齐河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前提。齐河主动顺应发展大势,依据自身特点,以高点定位牵引转型跨越,用美好愿景凝聚起全县干部群众的发展共识,集聚起攻坚破难、创新发展的正能量。
从产业结构来看,过去齐河传统产业占比过大。齐河调整发展战略、路径、重点,引领发展向提速转型、质效增长、健康持续转变。具体工作中,齐河率先制定《2017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书(红皮书)》,为建设小康社会划定路线图,将各项指标细化、量化,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大力深化改革,着力破除人才、资金、土地等发展瓶颈;弘扬创新精神,聚集各类发展要素,走出了一条内生动力、可持续发展的“百强”之路。
新闻推荐
□CFP供图11月27日,济南降下濛濛细雨,街头行人荷伞而行。中央气象台预计,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未来三天我国中东部将出现较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过程,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2℃-14℃,华北等...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