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打造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园

来源:大众日报 2014-11-20 02:58   https://www.yybnet.net/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外景□路静高惠贤

鲁版211工程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对照国家211工程标准,重点建设本省高校的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省政府拨出专项资金支持并予以相应的政策扶持,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建设几十所“鲁版211”知名大学。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就是这项工程的首批立项建设单位之一。该校自2004年建立以来,学院将自身打造成职业教育领域创新发展的“示范园”,不仅承载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还为山东省建筑、制造等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智力支撑。

“有特色才能有声誉,有声誉才能是名校,而学校的特色和声誉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慧青表示,实力和特色是学校的两大王牌。

10年栉风沐雨

成为职业教育新星

10年,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走过一段艰难的创业之路。

2004年,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在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学院多渠道筹措资金,在章丘征地700亩建设新校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2004年11月20日新校在章丘举行落成典礼。今天,走在学院章丘校区的校园里,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墨香盈壁的图书馆、舒适整洁的学生公寓、干净卫生的学生餐厅和高标准运动场、现代化的大型雕塑、优雅的长廊壁画、实训车间内认真练习的学子,高等学府的气息扑面而来。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独有的文化特色则更让人浸润其中。自成立以来,学院传承“以事业凝聚人心”干事创业的光荣传统,秉承“德能并重,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坚持“文化兴院,特色建院”的办学方针,在高职院校中率先导入实施CIS,强化学校的“形象力”。“善德志和,精工铸艺”的校训如春风化雨,以无形的感染力规范师生员工的思想作风与行为倾向,最终积淀成为代代传承的学院文化。

2009年10月,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09年12月,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10年1月,被认定为山东省花园式单位;2010年12月,顺利通过省高校工委组织的德育工作和校园文明建设评估复查,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优秀单位”、全国创建和谐校园先进单位;2011年2月,晋级山东省高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2012年9月,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对接社会需求

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群

统计数据表明,10年来,该校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达到96%以上,2013年达到98.34%,签约率在驻济高职院校中名列前位。

院长许传海认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目的和服务定位之一。通过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对接、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对接实现结构的调整,以及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实现质量的提高和创新机制、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实现科学管理,全面提升高职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是高职院校自身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校10年,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在内涵建设和塑造专业特色上寻求突破,并取得明显成效。经过10年发展,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济南市的建筑、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以骨干专业为核心,相关专业为支撑,形成了以建筑工程技术为龙头的建筑专业群,以现代纺织技术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专业群,涵盖23个专业,占专业设置总数的70%,是山东省群组专业集中度较高的高职院校,初步形成了“专业与产业对接度更加紧密、资源利用率更高、集约发展效益更好”的专业建设格局。

除了专业优势,在人才培养上,学院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探索订单式、工学交替、2.5+0.5等多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实施人才的校企共育,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分别建立了以专业负责人为主的“工作室制”,直接和企业联合,把企业的真实项目带进课堂,实行“真题真做”、“项目导向”等创业式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学生培养过程的社会化。

开展多层次校企合作

构建双师型教育团队

校企合作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实现“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实保障,也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日前,全国第一家门窗幕墙学院落户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这是由政行校企共同打造的专门培养从事建筑门窗幕墙设计、制造、安装施工、项目管理等岗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院,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办学”体制的一种全新尝试。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有“纺织教育联盟”、“博远学院”、“天齐合作实验室”等合作机构,紧密合作型企业152个,与合作企业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并在教学、学生实习、就业、员工培训、生产等方面进行了实质性合作,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要的有效对接,实现学校、企业的零距离,探索出一条校企合作的新路子、新模式。

在教学上,学院服务产业,对接企业,以紧密型校企合作为基础,实施订单培养,形成“多形式、多途径、体现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采取一系列措施从行业资源中聘请双师素质专业人才为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以及教材的编写工作,最重要的是组织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现场锻炼,及时跟踪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教学更好地贴近生产现场,并了解企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市场需求信息,促进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同时,学院老师也有更多机会“走出去”,在企业锻炼期间积极承担科研项目,不仅锻炼了专业实践能力,而且还参与技术革新和改造,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推进名校建设工程

打造鲁版“211”

2012年11月,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山东省首批名校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对于学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立项后,学院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聚焦工程类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适应岗位—岗位迁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三大问题。“人才培养特色突出区域特色,区域特色是因专业特色彰显,专业特色的灵魂是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其实现途径是科学的课程设计”,遵循这一逻辑,学院重点实施“专业、课程、素质教育”三个方面的局部突破,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机电、纺织服装”三个工程类专业群为依托,确定了工程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体系,优化了“适应岗位—岗位迁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解决了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的问题;同时,学院优化“同心多角”的专业群发展模式,将专业体系的改造融入产业链中,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加强产业跟踪、开展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分析,优化做强建筑优势专业群,错位发展机电特色专业群,调整改造纺织工程传统专业群,构建符合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用人方向、结构科学的主体专业及专业群,解决了专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同质化”问题;创建“两平台多方向集群模块综合式”的课程体系,解决了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协调问题。

其次,学院通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学习评价“三维”拓展内容,强化“特色”发展,构建起高职教育“12344”全面素质教育体系,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实施“专职辅导员与兼职辅导员、辅导员与班主任”两个结合,通过“认知、养成、实践”3个环节,将“思想、专业、人文、身心”4个素质模块在4个活动载体平台落实,培养大批知识、技能与素质相协调、做人与做事相统一的现代“和谐职业人”,实现工程类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解决了培养的学生发展乏力,后劲不足的问题。

今年7月,张慧青带领团队进行的《工程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对深入推进工程类高职院校改革创新,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发展未有穷期,奋进永不言止。如今的济南工程职业技术正全面贯彻落实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生命线,将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特色创新,开拓更为广阔的职教发展空间,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闻推荐

山东省举办高校毕业生集中招聘活动

□杨茂奎报道本报济南讯11月8日,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承办的“山东省2014年秋冬季高校毕业生集中招聘活动暨山东农业工程学院2014年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学院...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筑牢执政为民根基2014-11-20 02:58
评论:(打造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园)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