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肖会通讯员杨浩张超峰报道
本报莘县讯“村民家家户户还住着平房,可王增海饲养的5200多头猪却住上了电梯楼。”这在当地成了不胫而走的新鲜事。莘县魏庄镇邹巷村飞龙养殖有限公司大力探索循环经济模式,不但让有限的空间裂变出倍增的经济效益,还把猪粪污物进行回收处理,彻底解决了生猪养殖场的取暖和照明难题。
11月14日,记者来到飞龙养殖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养猪场,看到两层楼的猪舍不但干净整洁,而且育婴室、免疫室设置规整;长成待栏的成猪肥头大耳,刚刚出生的猪仔憨态可掬。
飞龙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海增从事生猪养殖已经有几十年时间,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自己猪场的规模也由小变大,由于土地狭小,有限的土地已经无法满足养殖的需要,王海增决定向空间要场地,让生猪住上楼。于是,王海增逐步投资1000万元,大约两年时间,为全场的生猪建起了二层电梯楼。20亩的猪舍养出了40亩的生猪,使养殖区域扩大了一倍。
“猪住楼房,确实有点稀奇,我也不是拍脑袋干傻事,二层猪舍夏天通风采光好,干燥清洁,有疫情好控制,还能减少猪病。”站在二楼的猪舍外,王增海对记者说。猪场主要的指标之一是湿度,如果湿度大了,生猪不但会腹泻,还会传播疾病,不利于生长。王海增让猪上楼,不仅要的是猪场面积的扩大,还是为了给猪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新建的猪舍二楼距离地面有两米多高,通风条件好,也比较干燥,整体环境要比传统猪舍强不少。
“猪仔们享受了‘贵族式\’的居住待遇,住着小别墅,上下坐电梯,吃得好住得好长膘速度比以前快出许多。要想让猪给咱多挣钱,咱就得好好伺候它。”王海增边带记者参观猪舍边笑着说。猪场现在生猪存栏量5200头,全年出栏10000头,主要是饲养自繁自养的“外三元”,出栏后销往北京、天津、济南等地的市场。
生猪住楼,卫生清洁怎么办?记者在现场看到,猪舍里清爽洁净,没有污水横流、污物遍地的情况,传统猪舍的狼藉在这里被彻底改写。原来,这里的猪粪污物经过清水定期冲洗后,由统一的管道进行回收。积累的污物循环进入猪舍下部的沼气池。王海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猪场取暖、照明已经实现自给。去年的冬季烧煤取暖费花费17万元,全年电费13万元,今年全省了,相当于啥也不干白挣了30万元!”
等到配套设施建好之后,沼气池发的电能供全村1600人使用。猪粪的无害化处理这项棘手问题被“绿色解决”了,既方便又环保,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俺家里的烧水、做饭、照明、取暖等都用上了沼气,又方便,又实惠。”一讲起“白拣”的沼气池,王海增喜笑颜开。
目前,飞龙养殖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的沼气回收利用成功经验,已通过国家科技部的“大型沼气综合利用扶持项目”审批。国家科技部的3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将于近日划拨到位,用于该公司沼气回收利用的配套建设。“全面配套使用后,全村500多户村民的供暖和照明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王海增说。
新闻推荐
□记者袁涛报道本报济南11月18日讯今天上午,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主持召开家具产业转型升级专题会议。他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家具...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