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欣
从下月起,铁路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的预售期将由目前的20天逐步延长至60天。春运结束后,火车票预售期仍将保持60天。
2011年以来,铁路部门陆续推行实名制售票、互联网售票和电话订票,从动车开始直至覆盖所有列车,深刻改变了旅客购票出行方式。火车票预售期去年1月4日起由12天延长至20天,此次又大幅延长至60天,是铁路客票预售的重大变化,将为旅客购票提供更为宽裕的时间选择。
通过延长火车票预售期,铁路部门可以及早掌握客流情况,调配运力、加开列车,从而充分运用运力资源,缓解春运及节假日期间“一票难求”的状况。
新增线路,特别是新增高铁线路,为铁路部门腾挪运力提供了支撑。京沪高铁让济南旅客1个半小时进京,3个半小时入沪,济南至京沪的运力紧张状况一朝缓解;京广、津秦、合蚌、宁杭等高铁线路开通后,山东省旅客经由高铁网直达北至哈尔滨、南至广州的十余个省会城市,东北等方向能力长期不足局面得到根本改善;青荣城际铁路预计下个月开通,将打通济南至烟台、威海的快速通道,改变一直以来两市“难进难出”的局面。
虽然铁路运力大幅增加,但春运、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乘车需求,“一票难求”的问题仍难以避免。以每年的春运为例,春节前的出行高峰多集中在腊月二十三到除夕一周的时间内,客流量较平常成倍增加,部分热点线路的车票从开始放票的几分钟内就告售罄。如果按照高峰期的客运需求建设线路、购买动车,不仅不现实,也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科学合理调配铁路运力至为关键。春节期间,客流一般是节前由打工、工作的城市向家乡流动,节后反向流动,客流量极不均衡,这就出现了客流高峰期有的列车车票供不应求、有的却有大量余票的情况;工作日、周末等不同的时间段,铁路客流也有所不同。铁路部门探索运用运输组织和市场化手段调配运力,如加开临客、加挂车厢;实行高峰期、周末、日常分号图;实施梯次退票,开车前不足24小时退票收取票价20%退票费;部分动车商务/特等、一等、二等座车票在特定时间段实施特惠票价等。
春运、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期,仅靠铁路一家难以满足需求,需要公路客运、民航等部门和企业通力合作。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省内部分火车站、汽车站客流最高峰不是出现在春运期间,而是国庆节假期的首日。国庆假期的大客流来得快、去得也快,时间相对较短,作为为客流“兜底”的公路客运,承受着较大压力。国庆期间,客运企业的运力安排一般不如春运期间充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出行难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施工企业可以早给民工放假,学校可以错开时间段放假,企业可以给员工分批次放假等。
我们有世界一流的高铁,也需要有一流的运营管理。即将到来的春运,希望铁路部门用精细的运营管理提高效率,进一步缓解“一票难求”的状况。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铁王新蕾11月17日9时30分,备受期待的“沪港通”正式开通,两地资本市场进入“联通”时代。从当日交易看,出现明显反差:“沪股通”资金流入较大,“港股通”资金流入偏少...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