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凯报道
10月28日21点,省直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病房走廊内空空的加床。
□记者王凯
实习生禹亚宁丁丽丽报道
本报济南讯“白天说病得厉害,让住走廊加床;晚上又允许请假回家睡觉,真不知当初这院该住还是不该住……”11月6日,在省直某三甲医院刚刚启用不久的住院大楼心内科病房,家住济南千佛山东路的李莉(化名)女士,说起自己几天前“被”住院的经历满脸困惑,对医院的这种“假繁荣”更是不解。
据李莉介绍,两天前,自己感到头晕到医院门诊就诊,一量血压170/120,医生就说需要住院治疗,并被安排到心内科病房走廊头上的“加23床”,一家人也随着忙活了起来,陪床、送饭,忙得团团转,一些亲朋好友还纷纷来探望。
没想到,李莉住院后的病情并非那么严重,除了住院当天输了近一天液,第二天上午接受了抽血、心脏彩超、CT等检查,下午输完液就能请假回家了,随后的几天也基本维持“上午到医院接受输液治疗,中午等输完液体就回家”、只“挂床”不在医院住的住院生活。“这样也免得家里人麻烦!”李莉说。
“别看走廊上加那么多床,一到晚上连房间里的也能空出近一半!”据李莉介绍,很多住院的济南患者,病情跟自己一样,并不很重,都是中午或下午在医院“做完治疗”,跟护士请个假就回家了,很随便,医院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
白天在医院接受检查、治疗,晚上回家的现象很普遍。刚刚在这家医院做完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患者孙卫国证实,自己在眼科病房共住了三天院,手术前一天入院等待手术,当晚病房里六个病号,就只剩下自己一人因年龄大、离家远留在医院过夜,其余的都是晚上回家,第二天一早来接受手术。
10月28日21点,记者深入调查发现,李莉所在的这家省直三甲医院心内科病房,正规编号床位为51张,而房间内外的加床号竟高达37张,楼道走廊里排满了加床,却只能看到床牌上的病人信息,见不到病人,值班护士证实:“大部分病号病情不是很严重,能回家的就准假回家了。”
“三级医院本该是收疑难病人的地方,现在连社区的活儿都干了,怎么能不满?!”省城一业内人士认为,加床、“挂床”的背后是医院的趋利:加床不仅可以多收病人、多收钱,而且还可以造成一种“供不应求”、“虚火”的假象,甚至作为患者多、病床少,“看病难”、“住院难”的重要依据,再向政府申请盖新楼的拨款;晚上“挂床”,医院不但可以不用服务照收病人的钱,而且还可以减轻夜间值班医生、护士的负担,病人感到了一定的方便,都有“积极性”。
追求所谓的“规模效益”,拼命扩病房,新病房楼盖起来,又忙着填病房,这已成为一些院长的思维范式。一方面为了避免空床浪费资源,另一方面是着急于收回建设成本,自然会有“该住院的不该住院的病人都被收了进来。”
医院以收入认定效益的绩效考核“指挥棒”正使很多诊疗行为异化。据该医院的一位主任医师透露,院长的脑子里是“去年医院收入10亿元,今年13亿-15亿元,明年20亿元……”的GDP思维,医生不仅要看病,而且还要完成医院给确定的创收指标,不然就得谈话,收不进来足够的病号,没有手术怎么行?在这一机制下,甚至有些科室出现医生相互抢病号的现象。
“床能说加就加,病人想收也能收,医生、护士哪能说加就加?!”这家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副主任医师直言,医院片面追求规模、数量的扩张已经增加了医疗安全风险,“现在已经是超负荷了,管得病人多了,就是想把每项工作做好,也是心有余力不足!”一个月内该院出现六起因病人死亡的医闹事件,该院纠纷处理人员无奈地说。加这么多床位,人有那么多吗?医疗质量谁来保障?怎么可能不出事?!
新闻推荐
□记者江昊鹏报道本报济南讯“初一刚上学时比较羞涩,但参加英语剧社后,通过表演外语剧等活动,我现在都已经成为学校大型活动的主持人了。”济南阳光100中学九(2)班学生冯源畅说。...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