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历城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数量逐年增多,他们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使失地农民的就业工作服务、服从于城市化进程,让农民失地不失业,长远生计有保障,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历城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民谋生计找到“金点子”
去年4月8日,济南莱钢钢结构有限公司、历城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临港街道人社服务中心三方签订定向委培协议,标志着历城解决失地农民培训就业问题的“培训—就业直通车”正式启动,100名失地农民作为“乘客”参加了定向委培,成为直通车的首批受益者。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失地农民提供培训就业机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存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历城区人社局负责人说。人社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配合联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模式,综合利用全区各类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资源、用工单位资源、就业服务机构资源,开展订单定向培训,从而开通“技能培训—上岗”就业直通车,为民寻得谋生计的“金点子”。
在济南莱钢钢结构有限公司上班的马兆军,谈起当初参加“培训—就业直通车”还记忆犹新。“我当时学的电焊工,经两个月培训政府推荐就业,单位不仅给缴纳了保险,收入也相当稳定。”由于工作突出,马兆军被调入铆焊生产班组,收入较之前又翻了一番。“上岗前的培训教会了我技能,也给了我很大信心。”
马兆军只是直通车开通以来的众多受益者之一。据了解,历城区共有8466名失地农民通过相关技能培训顺利就业。
服务再升级铸造“金钥匙”
今年7月份,历城区发放《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向农民朋友发出诚挚邀请。信中这样写道:无论你选择什么专业,培训费、食宿费全由政府买单,培训合格后颁发全国通用职业资格证书,推荐就业或直接进入事先联系好的单位就业……
“培训是就业之门,技能是就业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通过技能培训让农民有一技之长,就等于给他们一把打开就业之门的‘金钥匙\’,从而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历城人社局深化“培训—就业直通车”模式,启动了服务范围更广、服务力度更大、服务功能更全的“金钥匙”工程,区政府专门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该项工程。
家住临港街道大码头村的赵芳也是“培训—就业直通车”的受益者之一,如今她又参加了“金钥匙”工程的中级升高级面点师培训。“直通车培训我就是中级糕点师,今年想再进一步。”通过技能培训,她尝到了甜头,在当地企业食堂有了用武之地。不久前,她又参加了“金钥匙”工程家政班,“趁着有精力,多掌握一门技能就多一条就业门路。” 照亮“金招牌”
自“金钥匙”工程实施以来,历城区共组织创业培训8个班次,培训人员216人;组织技能培训100余个班次,培训学员4320人,其中定点培训机构组织90余个班次、3737人,相关街镇组织技能提升培训11个班次,组织参训学员583人。记者在“金钥匙”工程培训材料上看到,不同区域培训内容也大不相同。
“为保证培训的实效性,我们根据不同区域的产业特点,将23个专业的技能进行合理设置,力求突出实用性。”区就业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结合委托培养、校企联合、送学上门和鼓励创业四种培训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培训需求。比如,华山街道物流公司众多,重点开设电子商务师、叉车驾驶员专业;在唐冶片区,开设维修电工、物业管理和保洁员、家政服务员等专业;围绕临港开发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开设数控车工、电焊工等专业……
政府买单、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农民受益,百姓从中尝到甜头也看到了盼头,而“金钥匙”工程为失地农民开启了就业之门,也必会成为培训就业的金字招牌。“近期还将有215人参加培训,范围涉及彩石、唐冶、华山、唐王、遥墙等五个街镇,保守预计今年培训人数将达5000人以上。”区就业办负责人说。(本报记者 刘建 通讯员 屈振尧)
新闻推荐
王昆(资料照片)12月26日、27日,由济南报业集团主办、济南日报承办的“2015泉城新年音乐会”将携手中国东方歌舞团,为泉城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日前,著名歌剧艺术家、东方歌舞团原团长王昆去...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