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城一角(朱文明 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泉城海洋极地世界
深秋的齐河,好消息不断。
近日公布的两项全国“百强县”榜单,齐河县都成功入选。2014年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简称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市)名单,位列第95位;社会智库中郡研究所公布的第十四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简称“全国经济百强县”)名单,位列第96位。
全国“双百强”,凝聚着63万齐河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更昭示着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A 巧借外力 借势“一圈一带”打造省会北城
齐河在加快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中,充分利用紧邻省会济南这一区位优势,抓住“一圈一带”战略机遇,调整完善了《齐河县推进“一圈一带”建设的意见》,以加速对接济南为主引擎和突破口。
该县将发展目标定位为省会北城,将齐河与济南西部新城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规划,谋求与济南同城发展。聘请20多家知名设计单位,参照省和济南市各类专项规划,对全县区域交通、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36项重点专项规划进行了修编,着力打造济南北部产业转移承接协作示范区、休闲旅游观光基地、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同城发展战略的成效非常显著。目前,齐河经济开发区内的企业,不少都是将研发、销售等部门设在济南,把生产基地设在齐河,每天都有班车载着员工往返两地上下班,上演着济齐版“双城记”。齐河引进的两大旅游项目更以“泉城”冠名,“泉城海洋极地世界”和“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吸引越来越多济南市民前往休闲度假。
区域一体化,交通先行。为加快推进“济齐一体化”进程,融入省会发展大局,齐河规划实施了“一网、一站、两桥、两城、两出口、两通道”的“兴齐十大工程”:一网即全县“三环六纵八横”大交通网;一站即太青客专济南北站;两桥即济齐黄河大桥、长清齐河黄河大桥;两城即职业教育城、齐鲁医疗城;两出口即京台高速国道309进出口、京台高速国道308进出口;两通道即齐河至济南西客站现代有轨电车、太青客专济南北站与济南西客站之间的快速公路通道。
济齐间联系的日益紧密,加速了两地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两地实现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齐河借此走上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B 苦练内功 “园区经济”聚集腾飞原动力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一圈一带”为齐河发展提供了外部机遇,而更重要的因素则来自于内部。
齐河抢抓被列为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县机遇,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布局“三极引领、多点带动”总体框架,着力发展壮大经济开发区、黄河国际生态城和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三个省级园区,济北高铁枢纽经济协作区、经济开发区华店新区、潘店煤电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大黄食用菌产业园等4个特色园区,聚集了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为跨越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该县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径,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打造新型主导产业,先后培育起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
大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成为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强力支撑。
如,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城”,齐河经开区内聚集了喜特恩特、御捷马、索荣等十余家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全部达产后,可形成年产100万辆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两个奇瑞的年产量,形成千亿级主导产业,成为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
又如,该县借助爱运动(山东)国际健康城项目,正大力培育的又一新兴产业——健康产业,预计每年可产生税收10亿元,拉动配套产值超过1000亿元。
目前齐河正在实施的中钢集团千亿级新型钢铁装备制造产业园、中关村海淀园齐河科技城、新能源汽车、山东济铁省会中心物流城建设项目、百多安生物医学科技园、齐鲁现代医疗城及文化旅游等重大项目118个,投资总额达1070亿元,形成了三次产业协调推进、动力强劲、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的良好发展格局。
如此多“大高名外”项目落户发展,与齐河在招商引资、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创造性工作密不可分。该县在连续开展招商引资“双百会战”活动同时,创立“项目落地班子”机制。项目一旦签约,立即启动一个重点项目、一位主抓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家责任单位、一张倒排计划表、一揽子抓到底的“六个一”推进机制,并编制落地项目绿色通行证,倒逼重大项目早开工快建设。C厚积薄发大手笔描绘跨越发展新画卷
跻身全国百强,只是齐河发展的一个阶段目标。
该县“12345”发展战略提出总的发展思路是:紧紧围绕建设“幸福齐河”这一中心,用活用好“一圈一带”两大战略机遇,迈好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跻身全国百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三大步”,做好大城镇、大工业、大生态、大民生“四篇大文章”,实现经济更发展、环境更优美、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五大目标”。
这一发展战略中,去年已实现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全省县市30强)的目标,今年又成功跻身全国百强,为关乎63万人的“幸福齐河”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齐河人的生活变化,更多体现在该县的全域城镇化进程中。齐河高标准规划了“县城—小城镇—农村新型社区”三级现代城镇体系,正以“两区同建”(社区和园区)为切入点,以就近就地吸纳农业转移人口为目标,加快人口、产业集聚,着力打造富有雄厚实力、充满生机活力、独具特色魅力的省会北城。
根据这一蓝图,到2017年,齐河主城区居住人口将达到30—40万,打造全功能中等城市。小城镇人口达到14万,城镇化率达到60%;8-10年实现全域城镇化,引导50万农民全部住进社区。
如今,得益于“两区同建”和产城一体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越来越多齐河人实现了居住在新型社区,就业的在产业园区的梦想。
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齐河始终把满足群众生活需要、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突出大民生、大生态的理念。如,在城南新区建设中,就集中实施了“一场、一湖、两河、两园、三馆”工程,建设群众公园广场、无盐湖、晏子春秋城博物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九大项目。高标准建设民生工程的同时,还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闻推荐
非遗园芳容初现。(本报记者 张源源 摄)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以下简称非遗园)内,从中国传统四大爱情故事穿越到现在的表演还没正式开演,另一场“穿越”却已拉开序幕:原来只有一条济齐路与市...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