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都有一个体会,小学的课堂上,老师提问时教室里满是高高举起的小手;初中的课堂上,老师提问时教室里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到一半;高中的课堂上,老师提问时教室里往往只有零零散散几个学生举手。为了打破这一“魔咒”,济南回民中学实行兴趣点教学改革模式,有效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所谓兴趣点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文理科的不同特点,理科采取整合教材的方式,将学生难以接受与理解的知识进行简单化处理,重点传授基础知识;文科则采取结合教材知识,设立兴趣点的方式进行授课。
“由于高中知识点都是环环相扣的,一个环节没有掌握,则会影响后续的学习,进而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学校副校长吕福昌介绍,因此学校立足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实际特点,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加以改革,以设立兴趣点的方式进行教学。
据介绍,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所讲到的知识点有时会与学生看的一些电视剧有所联系,于是,老师借此契机以教材的知识点为依托,在学生听课疲惫之余,设立兴趣点,将电视剧中的历史知识与课本中的知识“相对接”,以此拓展所学的内容。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将知识点拓宽渗透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效率大幅提升。
“有些学生总觉得数学很难学,就是一堆枯燥符号的堆积,其实是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培养学生听课与写作业的习惯尤为重要。”学校高三数学老师董洪国说,在课堂上,如何将学生眼中一堆枯燥的数学符号和文字幻化成一个个精灵般舞动的思维,关键就在于老师如何丰富的肢体语言与生动有趣的语言去激发、调动学生的大脑思维,让数学真正地“活起来”。
董洪国介绍,例如学习函数单调性,其关键是如何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看到题便能在脑海中形成解题思路。如果只是画出图机械地告诉学生,哪个区域是单调递增、哪个区域是单调递减,学生即便当时能明白,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真正具体、形象的概念。如果换种思路,在讲解的同时用手势比划给学生看,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记忆,在遇到类似题型时学生就很容易在脑海中浮现出老师上课时的情景,解题思路也就“应运而生”。
“以前考试时,虽然看题目眼熟,但总想不起来该从哪里下手解题,也就越来越不愿意接触数学,甚至讨厌这门课。但经过老师用形象的方式帮我分析理解知识点后,现在一看到类似图形,对应解法就会出现在脑海中。”高三三班学生告诉记者,随着解题数量的增加,掌握的知识点的增多,对数学不再“心生恐惧”,对数学的兴趣也愈发浓厚了。
(本报记者 尹萍 实习生 刘骏)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入冬以来,虽然天气转冷,但由中石油济南销售分公司与平安银行联合开展的“持平安车主卡,天天加油低至88折”活动正在济南地区各加油网点火热进行,双方联合推出的“中油平安联名卡”也因集...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