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济南,曾经很多人会想到这是一个“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丽泉城。但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这座城市经历着“阵痛”——“脏乱差”成了济南的标签,“大县城”成了济南的代名词,“土里土气”成了外地人看济南人的第一印象,过去有些整治很好的先进典型,如今成了落后的代表。
是什么让城市的环境脆弱如斯?客观分析,这里面既有城市发展过程“城市通病”的因素,更有我们观念陈旧、管理不善的原因。11月6日,济南市召开城市综合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会议,向城市管理难题宣战。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特别强调,开展好百日整治行动,要解决三个问题:思想问题、作风问题、能力问题。
思想是个总开关,思想一通,一通百通。行动过程中,必须要明白“为什么干”。开展百日行动,是要集中力量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是各级各部门应该主动担当的责任。所以必须要认识到,改善城市环境不仅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任务”,更是各级各部门“应该担当的分内之事”,变被动为主动,由“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良好的作风是开展工作的保障。百日行动,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虚不得、假不得。如果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那么再好的愿景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各级各部门只要真抓实干,到问题中去解决问题、到矛盾中去化解矛盾、到群众中去学习取经,善打主动仗、敢于硬碰硬,才能真正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
提升能力是干好工作的关键。同样的工作,由不同的人来做,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开展百日行动,考验着各级各部门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既然是要解决突出问题,就意味着会遇到“老大难”、“硬骨头”,这需要我们突破固有思维,创新方式方法。既然是专项行动,就意味是要在短期内集中力量解决问题,但不是说过了这百天就不管了,这需要我们立足当下、放眼长远,解决好建章立制、长效管理的问题。既然是为群众办好事,就意味着要让群众了解、支持、参与,这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发动群众的能力。
做好一项工作,既要依靠客观条件,更要依靠主观努力。开展好百日行动,并不是花多少钱、买多少设施就能解决的。市长强调要解决“三个问题”,就是要告诉我们,事在人为,人在精神,只有振奋精神、积极担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百日行动开展好,才能对得起“省会”、“泉城”的称号,才能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新闻推荐
今天起济南市全面实施车辆单双号限行,违规上路的车主将被罚款200元不扣分。这是记者从市交警部门了解到的。另据了解,昨天是公务车单双号限行的第一天,济南市交通状况比之前有所好转。违规出行...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