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垦利县胜坨镇有一个因出产黑陶而闻名的村落,它紧傍黄河,拥有得天独厚的黄河口天然淤泥原料,村民世代以制陶为生,烧制黑陶已有 200多年历史。这就是黄河岸边的佛头寺村。2007年,佛头黑陶被列为东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作为东营市唯一一个生产黑陶的产地,佛头寺村也因黑陶而越来越进入到人们的视线当中。
据史料记载,佛头寺黑陶系其先祖李元通、李元成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山西洪洞县移民于黄河口时带来的祖传技艺,历时600余年,几经兴衰仍没有断绝。佛头寺制陶业最鼎盛的时期在清朝中期,当时该村不足 50户人家,陶窑就有20余座,产品畅销武定府(今滨州市、东营市)、青州府(今潍坊市)、济南府(今济南市、淄博市)等地。
黑陶原始的制作工艺相当简单:在地上固定一根木桩,木桩顶端有一尖顶铁柱,铁柱托着一个锅盖大小的圆盘。为防止圆盘倾斜,取一废旧木车轮轴头固定于圆盘中央,然后套在木桩上。制作时,一人用脚猛蹬木盘的边缘,使其飞速旋转起来。工匠将调制好的泥料垛在木盘上,随着旋转的力量,用手将泥料捋制成各种形态的器皿。脱制成形的生坯置于阴凉处风干后装窑烧制,熏蒸数日,泥坯即成瓦性。
这项工艺历经诸代民间老艺人的精心研究、改进,产品以其造型古朴典雅、雕功精湛细腻、造型及图案大方而深受工艺品爱好者的喜爱,具有“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特征,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有“齐鲁黑陶之花”的美誉。尤其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记者了解到,这项记忆流传至今,与一个叫李建兴的人密切相关。因出生在制陶世家,李建兴对泥土有着一股与生俱来的热爱。因为不想看着这项古老的技术失传,李建兴成立了东营市佛头黑陶研究所,并正式注册了公司,在保留这项技艺的同时传承黑陶文化。但像很多的古老民间艺术一样,佛头黑陶也面临着失传的尴尬境地,李建兴目前是佛头寺村黑陶唯一的传承人。“很多年轻人对这个没有兴趣,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能去影响一些人,让这项古老的艺术能继续传承和发扬。”(文/记者 李长莲 图/李静)
新闻推荐
环卫工上班最早,每天弯腰几十次“城市洗脸人”我能为您做点啥?
作为一座城市的“美容师”,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离不开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在城市文明的创建中,环卫工的角...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