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代玲玲通讯员张丽媛报道
本报济南讯“我们在其他关区通关,都要到口岸海关办理放行手续,需要2到3天。但在黄岛等青岛关区的口岸通关,可以直接在德州海关当天办完所有通关手续,太方便了。”日前,在德州海关报关大厅办理业务的山东外运弘志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玲介绍说。
这一切得益于济青两关创造性地合作推出了“属地申报,授权放行”的通关模式,即把青岛口岸的放行权限授予济南海关的通关现场,由接受申报的现场关员根据相应授权办理放行手续。这可以说是原来作为同一关区企业享受“多点式报关”的升级版,能迅速将业务切换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因素化解于无形,实现无缝对接。
济南海关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推行区域通关一体化的根本目的是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在推进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共同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的进程中,同处一省、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济青两关,与京津冀、长江流域、珠三角等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试点区域相比,合作领域更广、感情基础更深、利益樊篱更少,先天优势明显。
以“授权放行”为例,最初的范围还只限于黄岛等3个试点口岸,后来,两关授权放行的口岸扩大至青岛关区全部口岸,企业在这些口岸进出口货物时,都可以选择向属地海关申报,由属地海关办理货物接单审核、征收税费、电子放行等通关手续,再也不用往返口岸海关办理通关了,通关效率大大提升。
说起“便利”,企业最关心的一是“省时”、二是“省钱”。在提速的同时,两关还协商针对大宗进口货物推出了“快捷转关”模式。企业转关货物可以使用自备车辆运输,无需海关监管车辆,且海关不再施加、验核海关封志。如此,企业进口货物抵达港口后可以直接卸船装车,运至企业自用海关监管场站办理所有通关手续。
“以前每批进口货物需要4天左右才能办完通关手续,采用‘快捷转关\’模式后,不到1天即可完成,不光快捷,每个集装箱还能省200多元的成本。”作为试点企业,山东晨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雪琴算了一笔账,企业每年进口货物大约3-5万个集装箱,不计算时间效益,仅物流费用这一项,每年就能节约2000万元左右。
这仅仅是两关签署的《建立更加紧密关系合作备忘录》中的两个亮点,根据安排,双方还将在推进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引导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等方面加强合作互助,共同推进物流管理平台、风险防控平台、统一的审单平台等“三大平台”建设,形成“一体两翼”的通关作业体系,为省内海关一体化作业、无障碍通关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两关的共同扶持下,今年前10个月,山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4204.3亿元,增长6.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8个百分点,在各省市中名列前茅。
新闻推荐
□记者王红军报道本报济南讯12月16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史志办、省档案局、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欧阳中石书中华美德古训展”全国巡展第一站在山东美术馆开幕。...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