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晁明春
本报通讯员李娜
“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农业科技的推广,长清区结合茶叶、中草药等初成规模的农业特色产业,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农业、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抛下”孙子去求学
晚上8点47分在青岛坐上高铁,次日凌晨1点7分到济南,在候车室等到4点半,再坐86路公交车于清晨6点钟赶到目的地。——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52岁的农民亓明贵,12月11日这天过得特别紧张忙碌。
如此的快节奏,是老亓家里有急事吗?不是,老亓这是急着要去听学习培训课呢。是什么样的培训课让老亓放弃了照看2岁半的可爱孙子,“千里求学”呢?原来,这是长清区农广校正在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产业培训。参加培训的都是在各个村里有一定产业基础、带动能力强的农业大户。老亓之所以对这次培训如此上心,是因为尝到了培训的甜头。
“在上个月刚刚结束的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培训上,俺的收获可不小。”老亓对上次学到的东西还津津乐道,“李克河老师讲的合作社经营模式程序推演,让俺把原来摸不上号的事全弄懂了。”在上次培训结束的两周时间里,亓明贵将自己贵兰合作社欠缺的组织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银行账户全部补全,这不,连网线都安装上了。“这下子心里有了底,再也不是两眼一抺黑了。”老亓的眼光明显“高”了,志向明显“远”了,“我正准备从网上也开个店,再把周围的几块地流转过来,扩大核桃种植面积,再从青岛开个代销点,争取把核桃买到全国各地。”
农民的求知欲望有多强
在长清区,老亓“千里求学”的故事却并不是农民眼里多大的稀罕事。农民的求知欲望到底有多强?长清区农广校校长王桂军感触最深:“在这次的学员里,有平安街道几个想学习草莓种植的妇女,她们对我说,原来苦于没有地方学习栽培技术,都打算到一个专业种植基地去免费打工、偷师学艺呢。这太让我震撼了。”
早晨6点跑步,7点15分吃早餐,饭前一支歌,上课时间手机全部关机,实行军事化管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长清区农广校的培训班上,农民的到课率也达到了95%,上课时候没有一个交头接耳的。许多人是自己听了第一期,又让孩子报名听第二期。
济南市长清区是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作为实施主体,区农广校一改过去“满堂灌”的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模式,应用多媒体、案例推演、田间课堂等教学模式,并将培训分为经营管理型培训、产业技能培训班,在一年时间内已经开展了15期系统培训,培训了350名职业农民。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长清区还实行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训内容多样,对符合条件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并配套创设相关政策予以扶持,这样就延长了学习培训的链条。
农民最需要什么样的培训
“老师,俺家的核桃怎么变小了?有的还落果?”“老师,我喂的鸭子怎么老是拉稀呀?”“俺那菠菜种子怎么到了6月份了还不发芽?”
“这些学员问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实际,他们要听的不是条条杠杠,不是天花乱坠的理论,而是日常生产中用得着的、真正贴近生活、贴近生产的。”常年在一线教学的刘道春老师总结。
这种“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模式,效果大大超出了预想。截至目前,长清区已在万德镇、马山镇的有关村庄、茶园、中草药种植园区,举办了126期“田间课堂”培训,推进了茶产业发展和中药材、樱桃、核桃特色农业品牌建设。
贴近现实的授课更有吸引力。山东省农广校讲师团首席讲师陈洪常为学员系统讲授了如何创办家庭农场,涉及创办所需的申报材料、申办程序及相关知识和家庭农场享受的国家扶持政策等内容。随后进行了《创办家庭农场情景式模块训练》,以小组为团队从确定家庭农场的名称、产业规划设计、市场分析三个方面详细进行讨论,制订出比较可行、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创办模式。学员踊跃报名发言、条理清晰,点评老师对各组创办方案进行了细致点评,并评出一、二、三等奖。
“老师,这样的培训什么时候再有呀?到时您可别忘了再通知俺。”学员们对这样的培训恋恋不舍,追着给老师要电话号码。
“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变散点式零星培训为线性系统培训,还要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进行跟踪服务。”长清区农广校校长王桂军说,他们对200名学员全部进行了电话回访,并到学员家里或地里进行座谈,有针对性地制订田间课堂技能培训方案,以建立长期培训制度。
新闻推荐
□杨润勤孙静丁丽丽作为主任医师、教授,全省最早开展腹腔镜下的膀胱全切和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医生之一苗庆松,已成功开展7000余例微创手术,由于对待每位患者亲切和细致,有了“笑面大夫”的...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