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以“打造最安全城市、建设最满意过硬队伍”为目标,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民意引领、改革创新,着力打造“忠诚公安、责任公安、法治公安、为民公安、过硬公安”,努力为省会改革发展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为美丽泉城建设筑牢文明安全的坚固“防火墙”。
市公安局副局长韩磊介绍,近年来,110报警服务台以“快”为突破口,在接处警等各个环节上全面提速和规范化,接处警实现了“市区5分钟、郊区10分钟,农村地区尽快到达”的目标。今年共接听110报警115万余个,处置各类警情36.7万余个,救助危难群众16万余人次。同时,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大力防范各类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3年下降。为加快推进“治堵”步伐,在11条主干道推行“禁停”措施,对全市164处道路节点、36条主干道进行综合改造,对131个社区实行交通微循环改造,实施轻微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新模式,市区路网通行能力提高10%。
110,连心线上盛开“报春花”
日前,一名女士驾车在湖山路北口等待信号时,突然,一人拉开左侧车门吸引其注意力,另一人将其放在右侧副驾驶座上的皮包抢走。皮包内有现金3000余元、总价值6万余元的信用卡和存折等。接警后,指挥调度室民警立即指令历下公安分局110中队出警。民警根据受害人指认,顺线追击,在泺文路将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抓获,为侦破案件争取了有利战机。
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自1996年8月1日开通以来,始终坚持打击犯罪与服务群众并重的原则,实现快速反应。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街面巡逻车实行一级指挥和直接调度出处警,提高了处警效率,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以来,110报警服务台为群众办好事7万余次,帮群众解决了大量生活难题,被称为市民的“连心线”。110社会联动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动了各行各业的行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树立了联动单位干部职工为人民服务和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意识,提高了服务信誉,被群众誉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报春花”。
密巡严控,巡警就在您身边
不管白天还是深夜,在泉城的街头总能看到巡警的身影。为了群众的安宁,济南巡警适时启动“三级巡防”勤务,“零缝隙”防范、“零死角”处警、“零容忍”打击,全市巡警强化重点时段和要害部位的密巡严控,特别是对民生要害部位的武装巡逻,织密织严街面巡逻防控网,有效遏制了街面案件的高发态势,营造了“百姓身边有巡警、街头处处有防范”的良好氛围。
在巡逻工作中,全市巡警按照市公安局让群众“不找人、少跑腿、办成事、心舒坦”的要求,紧密结合民生警务平台中群众的反映和投诉,认真梳理、深刻摆查当前巡防工作中存在的服务意识、110接处警、救助服务、执法办案等方面的问题,切实将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将群众的需求当自己的需求,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济南巡警的真情、真心和热情。对影响群众安全感和切身利益的“小案件”、“小纠纷”、“小事情”,靠上解决,用实际行动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巡警就在您身边”。警民携手,让城市交通更美好
交通拥堵是大城市的一种“通病”,也是城市治理的“难点”。从创造美好生活的目标出发,济南市交警部门扎实推动治堵工作,唤醒社会责任。在“治堵”工作中,全面协调,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成立专门机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群策群力推进治堵措施,努力打造无障碍慢行交通空间,形成全市治堵“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同时,济南市还创新工作思路,坚持“时间与空间互补、地面与空中互补、顺向与逆向车道互补、时空联动促畅通”等先进理念,先后对87处重点路口及56条道路进行综合优化改造,在国内首创了“彩色逆向可变左转车道”,灵活应用了“彩色潮汐可变车道”、“同向可变车道”等多项创新举措,对198条道路、812个路口的信号配时进行优化调整,对247个路口实行倒计时智能控制,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大力实施交通微循环改造,畅通了城市的“毛细血管”。
“治堵”专项工作开展以来,效果显著。根据测算,每年全市交通燃油消耗量环比下降5300万升,碳排放减少约4.2万吨,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近30亿元。
(本报记者 韩磊 见习记者 侯月)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20日讯(记者 刘钦涛)今天,校外教育阵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暨华东区域级重点课题开题会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坚持以生命观为核心...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