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过八旬的山东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成员和民俗专家亓昌平写给济南公交一封信引发关注。在信中,亓昌平介绍了自己自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次在济南乘坐公交车到如今与公交车天天相伴,并多次得到公交司机帮助的一件件真实故事。这封信用一个跨世纪老人的视角见证了济南公交行业从解放初期的一条线路发展到如今纵横全市的公交网络,从400余辆车到今天5000余辆公交车。他在有感于济南公交行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表达了希望公交行业作为济南文明窗口,将济南的城市文明更加广泛传播的夙愿。
坐上济南第一批公交车
据亓昌平回忆,新中国成立初期,济南百姓生活质量不高。那一年他13岁,亓昌平父亲拉洋车,母亲当奶妈。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人们生活开始有了改变,对亓昌平来说第一件改变他生活方式的事发生在公交领域。
有一天,亓昌平母亲要带他去“十二马路”走亲戚,他说自己打心眼里不愿去,因为太远。当时他家住在朝山街南头的南圩子根街(文化西路路口附近),到“十二马路”少说也要走小半天,况且亓昌平母亲小时候还缠过脚,走起路来特别慢。但这次父亲建议:“你和你妈到院前去坐公交车吧”,一听这话,亓昌平十分兴奋,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公交车这个新鲜词。
那时,济南市区公交车就一条线路,从院前直达“十二马路”,往返运行。最令他记忆深刻的是,他所坐的那辆车不烧汽油烧木炭。此后的许多年,他还将自己做过公交车的事向小伙伴夸耀。亓昌平感慨道:“现在回想起来,心中感慨很多,刚解放时,百废待兴。人民政府把民生出行大事都挂在心上,别看全济南仅有这一条公交线路,成立不久的公交公司也能及时开通运行。”
初期几十辆破车增至如今5000余辆新车
亓昌平回忆说,最初,济南公交只有几十辆旧车。这一事实也从一位济南公交老员工那里得到印证,“1948年济南刚解放时,济南公交公司技术人员从国民党军队缴获十几辆破车,通过精心维修改造,迅速开通了从院前到‘十二马路\’的运行线路。”对此,济南市民纷纷赞叹公交带来的方便,从来没听说过的公共汽车,开始展现在市民眼前。
如今,66年的时光过去了,从不足百名员工、十几辆改装的破车、仅有的一条公交线路,现如今公交公司已有一万多名职工,5000多部营运车辆,600多部客运出租车,开通运营线路180条,日均运送乘客210多万人次。“乍一看这些数字干巴巴的,毫无生气可言,可只要你认真想想,这每一组数字都是公交公司历届干部职工心血的结晶。”这名老员工说。
据济南公交历史资料记载,1958年开始,国产客车正式投入运行,1964年济南公交克服众多困难自行装配客车成功。在1960年代油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自行改装沼气车又取得成功。1994年双层公交车驶入济南人的视线,1998年35部豪华空调车进行了全面整修改造,整车喷漆焕然一新,2008年,更加舒适、安全、快捷的BRT公交车登场亮相,让泉城人大开眼界。
从1949年到1978年,济南公交车最多的时候才有440多辆营运车,而从1978年到现在的这30多年,公交车总数已猛增到5000多辆。在品种质量上,淘汰了各种牌号的汽车,全部实现国产化并增加了无轨电车、空调车、双层车、支线车、低底板大容量车。
公交司机帮亓昌平寻回失物
最近,本报发起了一项评选济南“文化符号”和“济南范儿”活动。作为土生土长的济南人,亓昌平说,“热爱济南自不必说,可要选的哪个单位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把第一张选票写上‘济南公交\’。”他说,论岁数已经80多岁了,有些事情记不清,可偏偏对济南公交情有独钟,因为济南公交的许多司机让他感动的次数太多了。
有一次,他去一位老朋友家中串门,酒足饭饱临走时,老友又给拿上了两瓶酒和土特产,乘85路公交车到趵突泉东门下车时,竟然忘了拿东西就下了车,当他发现时车已开走。没办法他又等来了下一趟85路公交车,上车后他把情况给司机讲了遍,司机说:“老大爷别着急,这就给你联系,放心吧东西丢不了”。很快联系上了上一辆85路的司机,对方回答让他别紧张,就在站牌下等待,等该车返回时就把东西还给他,他已把东西保存好,还说记得他的模样。失物很快找回。现在想起来,亓昌平仍然十分后悔忘记一个细节,他当时除说了两句谢谢的话以外,连公交车的车号和两位司机的姓名或服务号也没问问,直到今天还感到是个极大的遗憾。
亓昌平说,近年来年纪大了,可参加的社会活动不少,除了来车接送外,他的交通工具就是坐公交车。在车上他的所见所闻,让他感动的事情也很多。那是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一位农村穿着的中年妇女抱着孩子上了车,当女司机得知孩子得了急性肺炎高烧不退时,她当即拿起话筒喊道:“各位乘客请注意,车上有位农村大嫂的孩子得了急症高烧不退,请大家谅解献献爱心,先把娘俩送到就近医院治疗好不好。”女司机话音刚落,车厢里很快响起鼓掌声和赞许声,当时他就为女司机的果断表现所敬佩……
亓昌平说:“在公交车上,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我确实应该给公交司机道一声辛苦说一声谢谢,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宁肯‘辛苦自己一个\’,也要‘方便千万家\’。这种职业奉献精神,值得赞扬。”(本报记者 张帅)
新闻推荐
K94终点站“搬家”市民感觉不便公交热线:为缓解拥堵迁址,目前无变更计划
位于二环东路及和平路路口的一处公交站点。(刘阳 摄)本报12月17日讯(记者 刘阳)“和平路改造后,K94路终点站西迁了约百米,给一部分乘客造成不便。”“公交车回到终点停车场时,会路过一处闲...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