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仁爱济世医道薪传□本报记者 李雪梅 于丽娟 通讯员 赵媛媛

来源:济南日报 2014-12-12 16:53   https://www.yybnet.net/

——中国第二届“国医大师”尚德俊的中西医结合之路

尚德俊名医传承工作室主要成员讨论疑难病例。郝金刚 摄尚德俊教授带领科室人员查房。

他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数以万计的患者,获得广泛赞誉;他崇尚中西医结合,师古而不泥古,大胆探索,推进周围血管疾病等的治疗;他治学严谨,精心育人,成为医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备受同行的尊崇。

他,就是“国医大师”尚德俊。今年,第二届30位“国医大师”评出,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周围血管病科82岁的尚德俊教授以其在中西医结合道路上60余年的济世求索经历赢得高度评价,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医大师”。年轻外科医生走上中西医之路

“1955年夏季,我从山东医学院毕业,被统一分配到辽宁省锦西县卫生院。锦西县城狭小荒凉,如同关内的小镇一般……”尚德俊回忆起自己踏上中西医结合道路的开始。

那时的尚德俊还是一名外科医生,在设备简陋的情况下,开展普外、急腹症、肛肠疾病、创伤等的诊治和手术治疗,出诊到农村、矿区,为工人、农民诊治疾病。由于他在工作中的优秀表现,卫生院院长许杰将他派到天津参加全国第一届西医离职系统学习中医班(天津市中医研究班)。“当时我是带着复杂、疑虑的心情去学习中医的。”尚老说。

但经过6个月起早贪黑的学习后,他逐渐克服了中医古典文献深奥不易理解的困难,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经典著作、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各科诊断和治疗知识等。在学习班后期,尚德俊到南京中医学院、江苏省中医院临证实习针灸、内科等,又特别到全国著名的苏州市中医院实习外科。

“就是在这个过程,我又迷上了针灸,跟随多位著名老中医、中医专家临证实习,请教的同时也去研究文献。”尚老说,1958年,他写出了《学习针灸疗法的几点主要收获与体会》和《针灸疗法治愈扭伤病例介绍》两篇论文,“这是我第一次发表论文。”第一部学术专著开拓研究新领域

临床实践是研究发展我国传统医学的基础,是形成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的源泉。

临床实践中,尚德俊发现应用中药煎汤熏洗患处,对治疗外科疾病、骨伤科疾病和皮肤病有良好的效果,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而现代医学外科则缺乏这方面的治疗经验。我国传统医学还缺少有关专著,只是散在于各种医学文献里。“于是我决心研究我国传统医学在这方面的宝贵经验。那时的我还很年轻,有激情,会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录临床应用中药熏洗治疗的病例,以及治疗效果和反应等,了解熏洗治疗的病种和范围。”尚老说。

1963年初,尚德俊将撰著的《熏洗疗法》书稿投寄山东人民出版社,只是作为初次的尝试。“还记得当时的条件特别艰苦,书稿是用一沓粗黑稿纸写的。这是我学习中医后,完成的第一个课题和收获,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尚老回忆称。

学习中医毕业后,尚德俊又学习和继承了著名外科专家张瑞丰、李廷来临床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经验,从中医中药治疗脉管炎一个疾病为开端,以病串证,同病异治,总结中医辨证论治经验。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荣获国家一级成果奖,尚德俊被授予全国医学科研先进工作者。

这是他在学习中医后,取得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重要成果。

自1971年起,他对外科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的活血化瘀疗法进行重点研究,无论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各种不同的周围血管疾病,虽然其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有所不同,但都可以出现血瘀共性——瘀血、缺血、瘀斑、肿胀、粥样斑块、血栓形成、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和微循环障碍,甚至出现溃疡或坏疽。因此,各种不同的周围血管疾病,都可以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活血化瘀法治疗。”尚老说。

仅仅8年之后,我国第一本出版的《周围血管疾病证治》一书,就出自尚德俊之手。此后,他又总结出了周围血管疾病活血十法和治疗八法。“趁热打铁,出书后的第二年,在我国,首先在济南召开山东省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从而结束了我国经历20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单病研究的时代。

说起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这个词可能太专业,有些人不能理解这是怎样的一种病。但容易理解的“肢体坏死”、“截肢”、“切除”等词正是这种病的直接后果。尚德俊运用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整体治疗,促进肢体循环建立,截至平面下降,一般施行膝下小腿截肢就能获得成功。“有的患者治疗后保住了肢体,还能进庄稼地干活,一点不耽误,他们就充当了我的嘴,替我宣传了治疗的好处,也是他们督促我继续研究新疗法。”尚老说。

刚刚迈进21世纪,尚德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将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理论、诊断和治疗融为一体,撰著《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一书。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目前最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权威性专著。加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西医结合实用周围血管疾病学》、《周围静脉疾病学》等,这些学术专著的出版,全面系统地总结我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研究的进展和成就。

中西医结合发展传统医学外科

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这两大医学体系同属于自然科学,各有所长,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互补性结合,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体系。

临床外科实践中,尚德俊认真观察手术治疗的病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围手术期的处理,“如脾机能亢进的病人肝脾肿大,身体虚弱,舌质红绛或有瘀斑,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后,血细胞升高,脾脏缩小,创口愈合顺利。”

经过20多年的学习、积累,对我国传统医学外科领域的外治疗法进行系统地整理和研究,终于在1992年出版《外科外治疗法》一书,既保持我国传统外治疗法经验,同时吸收了现代外治疗法的新经验,总结外治疗法13种剂型,围敷疗法、掺药疗法、熏洗疗法和热敷疗法等12个种类。

由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取得成就,才使尚德俊走进外科血瘀症学术研究领域。1993年出版的《外科血瘀症学》是我国第一部外科血瘀症专著,其总结外科血瘀症及其活血化瘀法治疗经验,丰富了现代外科学理论和临床内容。

桃李满园言传身教惠万家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是由尚德俊教授为首于上世纪50年代在国内率先成立的该领域特色专科,学科建设及发展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2003年被批准为山东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中医专科,200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2007年被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山东省名中医专科。

曾有人问尚德俊的学生,师从尚老,除了在医术方面的获得,还有什么是让自己感到极为受益的?他们纷纷表示,老师极为看重病历的填书写,他说,一个病历可能就是一份珍贵的材料。所以,他要求科室医生在填书写病历时,住院病例上要填上门诊号,门诊病历上要填上住院号,这样交叉进行,正规书写。“这样的习惯我到现在都有。我的手腕处有腱鞘炎,但在填书写病历的时候还是做到完善而工整,手腕再疼也坚持完成。不在老师身边这么多年了,但总感觉一直有人在监督着自己,还会有人来检查我的病历写的怎么样。这就是受益。”张恒龙说道。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尚德俊名医研究室和名老中医工作室,于2005年成立;2009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全国首届先进名医工作室。201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传承工作室主要用于老专家诊治患者及学术传承工作,在病房楼和门诊楼各有一间房屋专门用于名老中医工作。工作室配有电脑、打印机、文件柜、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办公设备。

自2005年以来,工作室从600余份老中医原始病案中筛选出108份整理建档,其中典型医案12例。这些病例治疗经过相对完整,治疗特点突出,治疗效果满意,基本上可以反映尚老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临床诊疗特色和辨证思维特点,全部病案纸样均经老专家点评、按语后存档,以利于后期探求诊疗规律和临证经验的研究验证。

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也是尚老芸芸学子中跟随他时间最久的陈柏楠表示,工作室将在继承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医对认识疾病、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思辨特点,在传承中有所创新。

工作室请尚老讲授周围血管疾病的临证诊治经验,对讲授内容进行了录像、录音,经整理后制成光盘。安排专人跟随尚老门诊和查房,亲身体会名老中医专家的诊治经验,对临床诊治病人过程和病证分析进行录音、录像,并详细记录、登记。全面收集老中医手稿、发表的论文、著作,登记造册。依托名医优势,开发国家六类中药“八味舒脉胶囊”,已完成三期临床观察。

陈柏楠介绍,工作室下一步将增加基本设备设施和开展研究型继承工作,进一步改善名老中医工作室环境,探索名老中医诊疗疾病经验和学术思想传承的模式,整理保存名老中医的有关资料,共享其成果,提升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水平,培养出高层次的临床科研人才。

“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尚德俊一生桃李满园,硕果耀人。■尚德俊名片风采

1932年3月生,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原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著名中西医结合外科、周围血管疾病专家,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省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自1959年开始至今,尚老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周围血管疾病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研制和创用四虫丸等系列药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显著,成果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国家一级成果奖;创立和发展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理论体系与系统方法,为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治学严谨,广育良才,为创建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科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我国周围血管疾病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深远影响。在外科领域将中西医理论和治疗融为一体,创立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整体疗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治疗风格。他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深静脉血栓形成、大动脉炎、雷诺综合征。

50多年来,尚老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勤思精研,执著追求,对外科领域的研究甚为广泛,论著颇多。出版学术专著15部,发表学术论文近80篇。

医者人生

见到尚老,被他那未被其他颜色掺杂丝毫的一头银发、干净地让人晃眼的“白大褂”所吸引,仿佛这样的他恰符合我心中医术令人折服的“老中医”形象。

年82岁的尚老起初沉默不语,看着我们这些在他面前太过年轻的记者,当他开口谈起他与中西医近60年的渊源,越发精神矍铄。“在中西医结合这条道路上,我走了差不多60年,可至今我还觉得留待我们研究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学习和研究将是一生不能终止的。”尚老说。

这位82岁高龄的老人,本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可他仍一如既往地埋头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中,执着始终不变。如果一个人将终生奉献给一项事业,并且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在平常老人享受天伦之乐时,他还心系患者,为这个社会做着贡献,我们这些年轻人,还有什么理由安逸享乐呢?

采访结束,走出山东省中医院(东院区)时,我的脑子里隐约还有这样一个画面——23岁的尚德俊刚从学校走出来,用青涩的脸庞看着眼前有着像火柴盒一样的土坯房,屋顶上随风飘荡的杂乱野草的锦西县卫生院,迈出了他医者人生的第一步。

为了永久的纪念(节选)

尚德俊

抗日战争时期,家乡沦陷。我从河南省济源县穷乡僻壤的山沟沟里逃出来,闯荡社会已经有60多年了。

20世纪50年代,我被选派去天津市,参加全国第一届西医离职系统学习中医班(天津市中医研究班),学习中国传统医学之后,走上中西医结合外科研究的道路。

我所走过的40多年的中西医结合外科、周围血管疾病研究道路充满欢乐和艰辛。

1958年,我发表第1篇学术论文,1964年,我出版第一部学术专著,共出版10多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近80篇,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国内外读者的好评。

我是踏在前辈的肩膀上取得学术研究成就和事业成功。

今年7月,我的新著《外科熏洗疗法》——第13部学术专著出版了。书中收录了我国著名周围血管疾病专家王嘉桔、姜树荆、王书桂、盖世昌、张百铭、初洁秋、张秀英等的治疗经验,还有我的治疗经验,并详细作了“注”。

虽然这部专著出版了,我感到不够称心和满意,我又作了补充和修改。我希望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更加完善我国传统医学独特的外治疗法——外科熏洗疗法,充分

发挥其防治疾病的作用。

我和王嘉桔、张柏根主编《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专著,近期将要出版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目前最完善的中西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权威性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我总结临床经验工作全部完成了。

我放心了,平静了,坦然了。

一瞬间,人到老年,仿佛是从昨天刚刚走过来……2003年9月6日于山东省济南

新闻推荐

《济南市旧城更新专项规划》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旧城有机更新”理念获“点赞”

本报12月11日讯(记者 付晓峰)上周起开始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的《济南市旧城更新专项规划》,因提出“由大拆大建向有机更新转变”的先进规划理念,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肯定...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仁爱济世医道薪传□本报记者 李雪梅 于丽娟 通讯员 赵媛媛)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