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物资综合服务中心职工代表向市中区政府送锦旗。□本报记者 王立冰 通讯员 朱振●编者按
12月2日上午,济南市物资综合服务中心几名企业职工手捧“执政为民、帮扶解困”的锦旗,送到了市中区区政府办公室:“政府答应我们这些困难职工的事做到了,我们都领到了钱,这回心里终于踏实了。”
一年前,因企业拖欠费用满腹怨气来上访,一年后领到补偿金来送锦旗。形成如此反差的原因,在于他们压在心头多年的烦恼消除了,困难得到了解决,生活也有了保障。如他们一样,市中区困难企业745名职工,将于年底前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解决区属困难国有企业职工安置问题,是市中区委、区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理念的落地,也是兑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承诺的铿锵答案。早在2013年10月23日,市中区就召开区属困难企业帮扶解困和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市中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勤光掷地有声地承诺: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11家区属国有困难企业的改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企业发展和影响职工生活的突出矛盾及历史遗留问题。
国有困难企业帮扶解困和改革发展,是一场十分艰苦的攻坚战,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的复杂问题需要解决。一年多来,市中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职工基本生活作为帮扶解困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重点实施一次性安置职工解决一批、依法破产和政策性破产推出一批、通过改革改制转化一批的“三个一批”措施,全力帮扶11家区属困难企业、处理已改制遗留问题。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目前市中区属困难企业帮扶工作已取得决定性进展:济南物资综合服务中心139名职工全部领到拖欠多年的费用,济南基本建设总公司和济南市装饰成套总公司正在协调社保金,济南外商投资企业物资开发总公司所拖欠职工费用即将发放……
10月23日,马旭慧拿到了企业拖欠了17年之久的社保费用及补偿金;11月29日,因半身不遂瘫痪在床的范朝宝,在家里等到了企业送来的补偿金……
像马旭慧、范朝宝这样,曾在光鲜的国企中顺风顺水,也曾在企业遇到困难时感到困顿与无助的职工,市中区有745名。他们生活在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却在快速长高长大的城市中陷入了迷茫,无力独自面对各自的困难。他们的疑惑和苦楚,是市中区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遇到的一份民生诉求,他们的呼吁和希望,也正是市中区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所积极面对的问题。1 倾听职工诉求 与困难企业代表面对面
2013年9月初,市中区在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时,就发现了部分区属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和企业职工的切实困难,结合全区开展的“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最终列出11家区属困难企业。
事实上,早在2006年3月,市中区就组建了区国资委,具体负责企业的监管和改革改制工作。在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部22家区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11家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剩余的11家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尚未完成改制,这部分企业目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都比较多。
“济南燃料集团总公司目前有资源、有市场,而且研发的固化液化气等新产品颇受青睐。但受制于政策性亏损,公司出现一些问题。”公司总经理王伟告诉记者。与济南燃料集团总公司不同的是,济南日用化工厂、济南物资综合服务中心等其他区属国企各有各的难处。
其中一部分企业属于无资产、无资金、无办公场所的“三无”企业,只有沉重的人员、债务负担,光靠企业自身力量,很难从目前的困境中突围;另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多年积累的债务负担沉重,资产处置变现比较困难,企业改革发展步履艰难;还有一部分企业长期欠缴社会保险费、欠发职工工资、生活费等,导致职工生活困难、职工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上述问题大都是多年积累的历史遗留问题,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有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因素,矛盾千头万绪、问题错综复杂,需要解决的难题很多,任务很重。市中全区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困难企业帮扶解困和改革发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勇于担当、善于破难,坚定不移地做好区属国有困难企业帮扶解困和改革发展工作。2 企业曾经辉煌 如今只剩下一副“骨架”
经二路336号的山东省医疗器械采购供应站,如同这条老街的缩影,落寞地坐落在一排梧桐树后。从没有大门的门口走上台阶,就能看到楼内墙壁油漆脱落。阳光穿过斑驳的玻璃窗打在一个个紧锁的房门上,让这栋老楼显得更加安静。这座独栋的办公楼,这个有着252名职工的供应站,如今只有几名负责人在坚守着。
“这个站1980年从济南医药站分出,当时名称是山东省济南医疗器械分公司。公司负责济南全市的医疗器械供应,还分管着泰安、聊城、德州3个医疗器械综合商店,可以说当时很辉煌。”山东省医疗器械采购供应站总经理邢雷告诉记者,“公司主营医疗器械、化学试剂、玻璃仪器、兼营中西药品,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商业二级批发单位。后来在1985年根据省经贸委批复更名为山东省济南医疗器械采购供应站。”
上世纪90年代末,市场经济来了,医疗企业市场放开,很多民营企业轻装上阵,销售的产品成本低、价格低,导致山东省济南医疗器械采购供应站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最终,这个有着60年历史的老企业在2002年全面停产。如今企业资不抵债,既有资产的产权纠纷,也有沉重的外债、内债。
和山东省济南医疗器械采购供应站一样,济南灯具研究所、济南基本建设总公司等企业共同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职工负担沉重、拖欠职工费用矛盾突出,连续停产多年、盘活发展无望又不具备破产条件。
面对错综负责的情况,市中区经过近1个月的深入调研、梳理分析,并与2013年9月底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区属国有(困难)企业帮扶解困问题。会议确定了《市中区关于推进区属国有(集体)困难企业帮扶解困和改革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3 成立帮扶工作组 全面进驻企业一线
为维护11家区属困难国企职工利益,市中区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通过改革改制让企业重新焕发活力。同时,市中成立推进区属国有(集体)困难企业帮扶解困和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国资委、民营局等单位48名优秀干部组成12个协调组,全面入驻困难企业。
本着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市中根据企业不同情况,重点实施“三个一批”的措施:一次性安置职工解决一批,对部分职工负担沉重、拖欠职工费用矛盾突出,连续停产多年、盘活无望又不具备破产条件的困难企业,采用处置资产、一次性解除劳动合同,妥善安置职工的方式退出市场;依法破产和政策性破产推出一批,对职工负担沉重、具有一定资产、盘活发展无望但符合破产条件的困难企业,采取政策性破产和依法破产的方式退出市场;通过改革改制转化一批,对具有一定资产优势,因资金、市场等因素制约而发展停滞、经营困难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或内部改制等方式,引增量、盘存量,优化企业资本资产结构,促进企业产业升级,促使企业焕发生机活力。
新闻推荐
近日,济南信息工程学校召开家长会,该校把家长会办成了教学成果秀及学生作品展览秀。学生们还在实训车间给家长们演示了实践操作技能。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作品和技能展示,都喜笑颜开,对职业学...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