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写有法律条文的石刻旁驻足。
历下司法局开展打击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系列巡展活动。法制宣传曲艺专场群众参与法制宣传日活动。
如何让法律融入文化之中,让法治的种子真正在百姓头脑中生根发芽?
济南市历下区依托原有的洪山公园,在全国率先建设首个宪法主题公园,无疑是一大创举。
穿过高大的青石牌坊,沿着上山步道拾级而上,两旁假山堆叠,松柏吐翠。一块块石刻,一组组小品造型,都巧妙地与宪法息息相关。特别让人赞叹的是,主题公园里以石刻的方式宏大地全面展现了16500余字的宪法全文。每逢节假日,这里总是游人如织,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营造学习宪法的良好环境,有助于增强宪法观念,自觉忠于和维护宪法,提高宪法意识,培养宪法情感,提升宪法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市司法局局长谢圣仁说。
今年以来,历下区司法局秉承“情系百姓 司法惠民”的工作理念,大力实施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群众两大工程,把司法行政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普及法律知识、服务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改善民生的各个层面,先后荣立全省司法行政系统集体二等功,荣获“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政风警风行风建设示范窗口”。3月份,历下区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
让“法”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宪法主题公园石刻上的法治名言,6岁的小彤彤倒背如流。
“我们就住在附近,每天吃完晚饭都带着彤彤来公园散步。她对这些石刻上的字很感兴趣,挨个地问我们上面写的是什么,时间一长认的字越来越多。”小彤彤的爷爷张先生笑着对记者说,现在正教孩子认识石刻上关于外国宪法的内容,看她对法律知识这么感兴趣,希望她将来能做一名律师,为有需要的人伸张正义。
洪山宪法主题公园的建设,只是历下区开展普法宣传建设的一个缩影。
历下区司法局局长潘玉松对记者说,多年来,老百姓的学法用法往往都是被动式的、灌输式的。为了破解普法工作和群众自觉学法用法之间存在的“两张皮”现象,他们通过法治文化建设,化有形的载体为无形的熏陶,变抽象的法条为温润的文化,最终将法治的精神和理念根植于干部群众的灵魂之中。
按照“六五”普法规划和“五五”依法治区纲要的总体要求,历下司法部门以推进“法治历下”创建工作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将法治宣传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他们先后对宪法主题公园、社区普法主题公园进行了改造提升,使群众在休闲娱乐中轻松了解和掌握法律援助相关知识。同时,培育区法院、区检察院、济南泉城中学、燕子山社区、石河岭村等法治文化建设典型示范单位,使法治文化建设与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建设融为一体。重点培育山东华艺集团、智远街道办事处林家庄、燕山街道燕文社区等“法律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工作新典型,以点带面推动依法治企、依法治村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增强了法制宣传、法治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载体有形,熏陶无形;手段有限,效果无穷。
今年以来,历下区司法局在东关、智远街道办事处辖区,通过制作法制展板的形式,开展了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系列安全防范警示之防骗篇的宣传。以“法律进社区”为载体,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司法人员、律师、法律工作者等法律专业人员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组织编印下发了《社区居民常用法律法规汇编》、《社区居民常用法律知识问答》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手册4万多册,开辟普法讲堂,加大法治文化宣传力度,把法治文化传播进千家万户。
让“法”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今年4月的一天,家住正觉寺小区62岁的谢先生将一面写有“为民解忧,热情服务”的锦旗送到了历下区法律援助中心。
1996年,谢先生因原工作单位破产下岗。此后,他一直没有正式工作,独自抚养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全家的经济来源就靠他平时干点零活维持,生活十分困难。2012年,谢先生准备办理退休手续时,发现自己的人事档案找不到了。没有人事档案,退休手续就无法办理,这对于生活清贫的他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谢先生找了整整一年也没有任何线索,百般无奈来到历下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在援助律师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经过仲裁、一审程序,法院认定了他的劳动关系,谢先生终于顺利办理了退休手续。
今年以来,历下区司法局以法
治宣传串联全局各项工作,着
眼于服务保障和改善民
生大局,大力推进
法律援助应援尽援,能援则援,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当好社会“调节器”和“减压阀”。
春节前后,往往是农民工欠薪纠纷的高发期,也是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期。今年春节前夕,历下区司法局到区法院立案庭设立了法律援助宣传资料架,现场向农民工发放法律援助宣传材料。法律援助中心制定了应急预案,充分调动各部门资源,为农民工讨薪案件的办理提供便利条件,缩短办理时间,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针对不同特殊群体的不同特点,历下区司法局积极探索个性化服务,简化受理审查程序、降低群众维权成本,为更多困难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同时,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开展资深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行动。
“我们在辖区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中实行自行推荐、层层筛选、优中
选优的选拔机制,选拔出30名资
深律师、24名优秀法律工
作者,建立了资深律师(法律工作者)信息数据库,并对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将他们的照片、业务专长、所属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以及职务、联系方式上墙公示。受援人不仅对援助律师的情况更加一目了然,而且可以从中自主选择一名为自己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历下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点援制”不仅增强了受援人对法律援助律师的信任,也进一步提高了执业律师、法律工作者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效率和质量。
与此同时,历下区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开展各项法律援助宣传活动。他们联合区直相关部门,利用妇女节、助残日、儿童节等节日开展法律援助专项宣传活动,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发放法律援助服务指南及法律援助宣传资料,提高公众知晓率和社会影响力。结合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化“法律六进”,先后开展了“民生政法乡村行”、“送法下乡”、“法律服务社区行”、“送法进军营”、“送法进工地”等活动,以实际行动为特殊群体提供维权便利。
让“法”夯实和谐社会的坚固基石
生活中,免不了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家庭矛盾、邻里矛盾、治安纠纷、物业管理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益纠纷多发、各类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所在。
历下区司法局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调解组织架构,积极拓展调解工作领域,勇于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起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济南市历下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让人民调解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和谐稳定方面切实发挥“第一道防线”的积极作用。
他们分别在公、检、法、民政等部门设立了8个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室,统一派驻人民调解员,负责调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治安民事纠纷、诉前民事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物业管理等矛盾纠纷,构建起以街办、村(居)调解组织为基础,以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为补充,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互衔接配合、运转有序的“大调解、大服务”的工作格局。
截至目前,历下区已经建立各级各类调解组织119个。其中,街道调委会13个,村(居)调委会101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两个,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3个。人民调解员达479人,其中专职人民调解员24人、兼职人民调解员455人。今年1月至5月,全区共调解案件313起,调解成功310起,涉及金额483.1万元,调解成功率99%,协议履行率100%。
针对基层司法所和村(居)调委会工作任务繁重、人员不足的现状,历下区司法局在实行专职人民调解员制度并取得较好工作效果的基础上,今年又为13个基层司法所配齐配备了专职人民调解员。他们大多具有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基层工作经验,工作中积极配合司法所和村(居)做好人民调解及其他司法行政工作,不仅减轻了基层的工作压力,而且实现了由传统调解到依法调解、由简单调解到规范化调解的转变,有力地提升了人民调解的公信力。
历下区司法局还先后投入资金对智远街道调委会、燕文社区调委会、东仓社区调委会、林家庄村调委会进行了打造提升,设立了独立的人民调解员办公场所和专门的调解室,并统一悬挂人民调解委员会名称标牌及人民调解标志,将人民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调解工作流程、调解原则、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等制度上墙公示。通过建设规范化调委会,努力实现调解工作“小矛盾不出村(居)、大矛盾不出街办、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据历下民政部门统计,去年全区登记结婚的新人6000多对,同时办理离婚的达2000多对。为及时有效化解婚姻家庭纠纷,努力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今年3月,历下区司法局在区婚姻登记处设立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截至5月底,已调解婚姻家庭纠纷134件,其中调解和好71件,调解离婚58件,受理咨询5件,离婚率由去年的44%下降到目前的35%。“人民调解员以独立第三方身份居中客观调解,更容易为矛盾双方接受。”一位在街道办事处工作多年的负责人对此十分感慨。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潘玉松自豪地对记者说,历下区司法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肩负起在法治建设中的特殊使命和职责,坚持以深入推进“六五”普法为主题,以打造法治宣传教育、综合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处、特殊人群管理教育这四个中心建设为主线,以服务保障民生、法治历下建设为己任,努力实现全区司法行政工作新作为,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习惯,让法治信仰根植百姓心中,为法治历下建设、为建设首善之区再立新功。
新闻推荐
市红十字会与本报联合举办“国际志愿日”纪念活动因奉献而快乐 为爱心而助力
本报12月3日讯(记者 王楠 通讯员 路苗苗)跟随着时间的步伐,我们告别了硕果累累的秋天,迈入了萧条寒冷的冬天,但冬天的到来,并没有使泉城济南的志愿者感到丝丝寒意。一直以来,他们共同坚守,共同努力,因...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