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洪斌隋翔宇本报通讯员王成刚郝兆雪
“听说咱龙口有人给淄博的一个白血病男孩捐了10万元,救了人家的命。”这样一则故事近日在龙口市民口中传开。
现年63岁的史殿坤,是这则故事的主角。他在龙口开发区经营一家车辆配件企业,是该市芦头镇庵夼村走出去的“能人”。去年8月他为淄博17岁男孩李佳宸一次性捐了10万元的“救命钱”。在采访过程中,史殿坤更多的热心公益的事迹也呈现出来。
如今在他的老家庵夼村,不管大路小路全部都已硬化。村支书史殿来介绍,仅村外通往村里的大道,史殿坤一次就捐了6万元,现在村里路面硬化率是100%,由于捐款次数太多,史殿坤捐助修路的钱到底有多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最后一次道路硬化差16000元的水泥钱时,史殿坤二话没说当场就拿出20000元捐给了村里,给村里解了“燃眉之急”。
村里90岁老人姜淑英精神头依旧很好,她高兴地说:“今年啊,殿坤又给了我1000块钱,我都不知道我这是花了殿坤多少年钱了。”姜淑英说的是史殿坤自1992年起就为村里捐钱救助60岁以上老年人和困难家庭的事儿,村里人都说,光这一项支出,一年也得一两万,难得的是他一捐就是20多年,村里人都很感激。
对于这两件惠及乡亲的实在事,史殿坤却不愿“居功”,“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如今我富了,也要让乡亲们跟着沾沾光,我没啥高境界,村民和气、村里干净,咱高兴。”话是这么说,但他的捐助却从不懈怠,2014年村里打水井,他又捐了6万元;镇里号召企业家为芦头中学100名优秀学子捐助学金,他积极响应,每年捐款2万元;大傅村集市堵塞交通问题由来已久,他捐钱解决了这一难题……
“你们不要报道我,在龙口做公益的人很多。”在采访的过程中,史殿坤总是在重复表达这个意思。他说,就是在他家,也不仅仅是自己在做,妻子朱红梅更是热心慈善。朱红梅是五星级义工,她参加的龙口市鸿雁义工队基本每个周都有慈善活动,这些慈善活动也不断地感动着史殿坤,促使他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公益活动。
2013年,史殿坤夫妇资助了石良镇的一个小姑娘,并决定无偿资助到她上完大学,一家人除了资助孩子学习费用外,还经常带着礼物到她的家乡去看望孩子,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快乐地成长。2014年,夫妇俩通过电视获知淄博的一个小伙子患了白血病缺钱做手术,一次性捐助10万元,并亲自赶往济南的医院去看望……
近年来,史殿坤夫妇每年用于公益事业的金额都在20万左右,而且是年年坚持,去年更是达到了近30万。即使如此,他们夫妇俩还是觉得自己做得微不足道,希望自己能够做更多的事儿。
新闻推荐
□颜冬张巧丽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网速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极速变革的时代,告别铜线、升级光纤宽带而享受光速上网,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据了解,为了加速光宽带上网时代的到...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