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北宋工部尚书墓中墓之谜

来源:大众日报 2015-01-21 15:19   https://www.yybnet.net/

牛保冢□本报通讯员王军

本报记者陈巨慧

夕阳西下,寒风轻袭。在一片芦影摇曳中,惠民县古城墙愈显雄岸。这座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开始修建的城墙距今已有近千年,虽历经风雨,却依然屹立。不仅是国内罕见的宋代城垣,也是山东省现存规模最大、最有特色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之一。

九年督修棣州留芳名

提到古城墙,不得不说一下它的主人——北宋徽宗时期的工部尚书牛保。明《嘉靖武定州志》载:宋“崇宁元年始诏工部尚书牛保甃治”棣州城。北宋末,崇宁元年,金兵大举南侵,北部宋疆土大部沦陷,当时河北东路(当时宋划分全国为19路)向徽宗赵佶告急,徽宗下旨,要求修建棣州城(今惠民县城),要把棣州建成屯兵和抗击金军的桥头堡。

经大臣寇准、吕惠卿推荐,时年40岁的工部尚书牛保被推为棣州督修。提到牛保担任督修,还有段插曲。督修城池乃是一肥差,当时有个叫顾宪章的应奉局官员,是宋徽宗一位贵妃的堂兄,顾宪章就想通过其堂妹的关系担任棣州督修。朝中许多正直大臣都认为目前战祸连连,国库空虚,如果此人去百姓必定遭殃,逼得百姓造反也不是不可能,届时北方局势就会更加混乱,应该寻一位为官清正、勤政廉洁的官员去担当此任。寇准等10多名大臣于是力荐牛保,牛保才被派往棣州担任督修。

牛保上有高堂下有妻小,他只身一人来到棣州抗金前线,督修这座屯兵枢纽。督修期间,牛保为官清如水、明如镜,深受群众爱戴。官府司押(刑警)郑桥之子仗势欺压霸占民女,在棣州乃是一霸,牛保得知此事就想处置郑桥父子。郑桥得知此事,百般送礼,均遭牛保拒收。因牛保孤身一人上任,郑桥又心生一计,送牛保一位仆童,一夜深人静时,仆童突然脱去衣服露出女身,并拿出郑桥向牛保替儿子求情的信件。原来这位仆童是女扮男装,想来色诱牛保。牛保勃然大怒,经询问知是郑桥为达到救儿子的目的,逼迫这位“仆童”向牛保实施美人计,并以扣押仆童父母为人质,如果不成功就要杀死仆童的父母。

牛保连夜唤来亲信差役将郑桥父子拿获,并救出仆童父母,当做人证。他在督修城墙工地召开公审大会,将这对父子斩首,顿时万众欢腾、人心大快,筑城速度也大大加快。

在棣州督修9年,牛保一贯素食布衣,与军民同甘共苦,母亲病逝、女儿出嫁他都未回家。就这样年复一年的劳累,崇宁九年冬日,棣州城马上就能竣工,牛保却累倒在工地,未能再起来,闻此噩耗,军民失声痛哭,自发捐钱捐物厚葬牛保。

当年牛保临上任时,寇准曾调侃:“牛大人家贫如洗,棣州督修,乃一肥差,交旨回京,财满车舟。”牛保却正色道:“督修棣州,抵金保国,军民共筑,岂可因公肥私,城罢交旨之日,恐吾躯已朽。”没想到一语成谶,城将罢之日,牛保却溘然长逝,令人痛惜。

善男信女每年的寄托

牛保乃山西晋城人氏,当时棣州军民为感念这位为国为民着想的清官,军民轮流抬棺送他最后一程,没想到去城20里,至今石庙镇小霹雳庄附近,抬棺绳突然断裂。百姓认为这是牛保对棣州感念至深不愿离开,遂在小霹雳庄附近为其建衣冠冢,并将冢北面一个百多人口的小村庄牛王囤改名为牛保囤,以示纪念。

据惠民县志记载,牛保冢高7米,周长320米,占地6670平方米。由镇政府出发,走了一段5公里多的崎岖还乡路,又通过一片玉米地,远远地就能看到像一座小山似的圆形土堆。

“那就是牛保冢了,这里在建国前后一直有人看管,上世纪70年代后期,老人去世就再也没人愿意住在那儿。”惠民县石庙镇新闻办主任董泽元介绍。

李安臣,今年80岁,小霹雳庄人,从小就在牛保冢边长大,老人除了耳朵有点背之外,思路清晰,对当年的事情记忆犹新。据老人回忆,上世纪40年代,六七亩地大的青砖围墙中间有三座二层尖顶小楼子,小楼子里供着一位泥塑神像,神像端坐正中,身披红衣,头戴着官帽,神态安详。

不知曾几何时,关于牛保冢种种传说也越传越离奇,婚丧嫁娶、求医问药甚至打官司也去牛保冢前祷告一番。每逢农历正月十六和九月初九,牛保冢前都有人祭拜,并且香火至今不断,鼎盛时,当天能达到上千人,来自天津、河北、淄博、济南等地的人都有。解放后因划分行政区域,牛保冢原先的埋葬地屯里街的土地划分成了小霹雳庄的耕地,但是祭拜用的香火却依旧是屯里街村民掌管。

牛保是为抵御外族入侵修城而病逝在任上的,至今村里还流传着日本兵不敢进屯里街的故事。李安臣回忆,1945年,日本战败退兵时,路过石庙镇,趁乱抢家劫舍,到了屯里街,天色已晚,就想在村子里宿营。可这时战马突然嘶鸣、鬃毛直竖、前马蹄高高跃起,任是怎么打,都不前进,并且这时一个日本兵突然无缘无故地倒地口吐白沫。日本兵认为是八路军在附近有埋伏,就赶紧派人四处搜索,可是周围空旷没有半个人影,但是日本败兵却没有胆子在这里逗留,就赶紧撤离了村子,去了别处休息。

其实,据后来的记载描述,不是牛保显灵吓退了日本兵,而是真有一支八路军队伍在屯里街,因为八路军见到日本兵人数比预期的要多,就没敢贸然行动,而是偷偷地在主路上埋了一些马刺,战马踩到马刺受疼跃起,也没仔细察看就急忙撤退,至于一个日本兵口吐白沫或许只是凑巧而已。而牛保显灵吓退日本兵的故事却在群众中流传开来。

墓中墓出土汉画像石

时光荏苒,到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受“大跃进”的影响,惠民县提出了“一年内实现水利化、二年内实现沙碱地良田化和灌溉机械化”的工作思路,全县掀起了打井、兴修水利的高潮,石庙镇土质是沙土,打土井不适合,得砌砖井。砖在当时还是稀缺物品,更是“奢侈品”,人们盖新房都舍不得用砖,全是土坯房。

偌大一处砖院的牛保冢庙宇自然成了人们“觊觎”的对象。“全是大青砖,一块能抵得上今天的两块儿红砖大小,比现在的红砖要结实,要不是人们迷信,用牛保冢的砖会遭报应,早就偷回家盖房子了。”时年19岁的小霹雳庄村民张春昌回忆,“牛保冢被小霹雳庄、屯里街和牛保囤三个村包围,三个村的村民就都去扒院墙抢砖。”为此三个村还闹起来矛盾,最后根据村里耕地多少划分了“势力范围”。

拆完了院墙的砖,村民就把当时冢上有三个祭祀用的二层楼子也当成了“讨伐”对象,“每个楼子有现在的一间房那么大。年头多了,又没有人维修,楼顶子已经破败,风刮雨淋的已经成了四面墙。”提起当时在扒掉牛保冢庙的时候,张春昌还记得非常清楚,“张风歧比我大两岁,他胆子大,我跟着他,我们拆完了四面墙,就在挖西面楼子的东墙地基时,突然听到了‘咔\’的一声响。如果是铁锨碰到青砖,砖的硬度小,不会发出这样的声响。当时还认为是挖到了‘宝物\’,我和张风歧就蹲下扒除干净了周围的土,没想到这块石板有两块,每块两米多长,一米多宽。”

这时,其他村民见状纷纷围拢过来,继续往下挖,可掀开石板,下面却是一个洞。村民欢呼雀跃,都认为这下发财了。随着面积的增大,发现这个洞是个石屋,石屋有两米多高,面积也就是八九个平方的样子。两扇石门朝西,这与三个祭祀的楼子门的走向不同,门槛足有半米多高,让大家失望的是,石屋里空空如也。

村民们不甘心,就又沿着石屋的四周继续挖,结果发现了更多的石板,石板上有画,不过没人把这当回事。石板可以砌井台,可以铺路,人们就把这些石板拉了回去,随便扔在了水湾的边上,也没有人过问,还有些被弄到窑场用了不少。

牛保冢上挖出石板的消息不胫而走,当时惠民县还没有专门的博物馆,由文化系统党总支成员杜树源负责相关文物保护的工作。杜树源今年71岁,是全县唯一一个曾经到山东省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学习文物保护和鉴定的干部,也是当时惠民地区乃至山东省的考古权威。他随即赶到了现场,制止了群众继续挖掘,并让当地干部对牛保冢进行了保护。

杜树源在众多石板中挑出了四块有画像的,但是画像石的年代他却拿不准。于是组织村民把这四块画像石运到县里,经过清洗,测量,其中一块长2.4米、宽0.42米、厚0.2米,上雕车马出行图案(左起一人站立拱手相迎,三人骑马依次而来,接着是三辆马车,车上各有一人,最后有一人跟随车后)。另有一块长1.8米、宽0.3米、厚0.15米,双面都有龙形雕像(龙周身有鳞,四腿四足,尾细而长,不同于一般龙的形象)。其余两块高0.95米、宽0.94米(其中一块有残缺)、厚0.12米,似两扇门,其上雕有大体相同的人头形象,毛发直竖,怒目圆睁,下有一环,环中各有一似乎是鱼形的纹饰。

杜树源把这件事汇报到省里,时任省博物馆馆长的杨子范高度重视,立即亲自带领文物专家来到惠民县查看这些画像石。专家们一致认定,这是汉画像石。杜树源介绍,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瑰宝。

事情到此本该结束,可杜树源陪同杨子范到牛保冢查看实地的时候,杨子范拾起了散落在地上的一块石板一角,大约有20多个平方厘米大小。杨子范拿起来看了一眼,突然三个字映入眼帘——“刁遵题”。刁遵是北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是魏碑字体的创始人之一。杨子范仔细端量,字体是拓跋魏体,又有刁遵两个字,这掉下来的石板一角明明应该是南北朝时期的碑刻。可整个石碑在哪里呢?杨子范又发动村民寻找,可是整整找了两天也没有见到整块石碑。不得已杨子范把这碑刻一角带回了省博物馆。如今,这一角碑刻一直陈列在省博物馆,惠民县也成了全省唯一发现有刁遵碑的县。

究竟是谁的墓

惠民县现任博物馆馆长齐向阳分析,在上世纪50年代的找砖挖土运动中,出土的都是一些汉代画像石,却没发现关于牛保冢的宋代文物。从出土的画像石来看,这里无疑就是一处汉代墓群。究竟是谁的墓,仍然是个谜。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50年代末到1964年间,空军雷达部队曾在冢上安装雷达达6年之久,可以想见冢墓之高大,其高大似乎可以证明它应该是汉朝的王侯墓。另外,出土的刁遵碑刻一角,能让南北朝时期的大书法家留碑纪念,也可以证明这里埋葬的曾经是一位显赫人物。

而从车马出行图、苍龙图和白虎衔环画像石来看,这应该是一座汉代石祠,与济南长清著名的孝堂祠很像,其门口朝西,像是在思念谁,耐人寻味。

《武定府全志·封建》载:张安世,以右将军辅政及定策功,汉昭帝封为富平敬侯,富平就是西汉初的厌次县,即现在的惠民古城。《后汉书》载:张安世自昭帝时封侯,传国至八代孙吉,无嗣国除。张安世及其子孙身处高位,八代近200年为万户侯,此墓是否与富平侯有关,只能让时间来说明一切。

张安世及其子孙虽八代万户侯却不骄不奢,倡简朴、行仁义、知进退,教化一方,深受皇帝信任和百姓爱戴。《汉书·叙传》评价:“安世温良,塞渊其德,子孙尊业,全祚保国。”是不是有感于张安世的高尚品德,刁遵才题字作文呢?这一切只有待发现刁遵碑全文才能解开。

近年来,一直有不法分子觊觎牛保冢。2012年,滨州市认定牛保冢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齐向阳介绍,为了做好牛保冢汉墓群的有效保护和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文物保护单位委付给相应的镇办和村保护和管理,专门制定了文物保护目标责任书。同时广泛开展文物普法宣传,提高全体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村民们自发成立巡逻队伍,定期到牛保冢查看,发现异样就立刻向镇政府报告情况,在当地形成了文物保护人人有责的氛围。

新闻推荐

“新发展”推动繁荣文明首善之区建设

百花洲效果图。百花洲片区位于明湖路南侧,东至泉乐坊,西至文庙,南至后宰门街,总占地面积5.6公顷,总投资约4.65亿元。建成后的百花洲片区将恢复济南老城民居风貌,与大明湖、护城河、趵突泉相...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北宋工部尚书墓中墓之谜)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