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还原历史直面现实展示高度

来源:大众日报 2015-01-09 02:1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于国鹏

省委宣传部和省作协日前在济南举办铁流、徐锦庚作品研讨会。铁流、徐锦庚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和《中国民办教育调查》分别荣获全国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来自中国作协、省作协以及高校、出版界的专家和评论家参加研讨。

《国家记忆》以《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译本的传奇经历入手,记录了《共产党宣言》从国外流传到中国,并在中国迅速传播、星火燎原的经历,意味深长地揭示出:共产党没有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中国民办教育调查》生动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我国民办教育波澜起伏、壮阔坎坷的成长史,直面中国民办教育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在高歌赞叹著名教育家乐天宇、杨文、丁祖诒、胡大白等优秀民办教育创办者筚路蓝缕的办学功绩的同时,也揭露鞭挞了民办教育中的害群之马和短视小人。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红勇表示,这次研讨会对进一步促进山东省的文学创作特别是报告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学作品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有底气也“接地气”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席何建明表示,山东是一个文学大省,有许多优秀的作家,报告文学创作也是如此。“山东报告文学可以称作中国报告文学的主力方阵,就铁流、徐锦庚两位作家来说,也具备了‘国家队队员\’的实力。”

何建明说,《国家记忆》是一部非常有底气的作品,也非常“接地气”,是山东本土文化、本土生活和本土历史融合在一起的一部优秀报告文学作品。

《国家记忆》里的核心词,无疑是《共产党宣言》。当时,《共产党宣言》有了最早的中译本后,被一位女共产党员带到鲁北平原的小村庄,并点燃了农民运动风暴。后被广饶的农民和共产党员辗转收藏,并由一位名叫刘世厚的广饶农民历经坎坷珍藏40余年,最终捐献给国家。

何建明说,当看到书名叫“国家记忆”,脑海里首先闪动着另外一个词,是“党产记忆”,“实质上这可能就是一份关于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珍贵历史的记忆。”接着读下去,又有了这样的印象,“是一束闪烁着异彩的中国革命的星火。”还有,“一群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自觉意识的伟大斗争活动实践史。”他表示,这个题材就应该“大书特书”。

何建明认为,《国家记忆》是历史题材,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又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其现实意义在于,文中描写的人和故事,给人以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民办教育调查》则是现实题材,“两部作品都融合着作家独特的思考,展示了作品的成熟和高度。”

宏大境界中的生动叙事

省作协主席张炜评价说,《中国民办教育调查》和《国家记忆》是两位作者推出的书写重大题材、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

《中国民办教育调查》是省作协确定的重点作品选题之一,是作者经历了近两年的深入调查采访创作完成的。这部作品通过一些著名民办大学发展的成长历程,生动地反映了中国民办教育30多年来波澜曲折的发展史。去年,《中国民办教育调查》先后荣获“鲁迅文学奖”、“泰山文学奖”。张炜说:“这部作品点面结合,着重描述全国民办高校的整体概况及其生存处境的同时,注重从宏观层面进行客观的分析反思,展示了中国民办教育艰难苦涩的发展历程。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直面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热点。通过在生活中挖掘出性格独特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精彩入微的细节,使作品具有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国家记忆》以独特的视角、宏大的境界和生动的叙事,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和“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张炜认为,一个国家的记忆有许多,对现代中国而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于160多年前的《共产党宣言》,无疑是其中最为深刻的记忆。“《国家记忆》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描述了《共产党宣言》在中国译介和传播的故事,这是一本书与一个村庄、一群人之间所演绎出来的一段历史传奇,也是一段星火燎原的革命历史,通过表现一群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用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武装起来的人所焕发出来的精神光辉,告诉人们什么是信仰的力量和有理想的人生。”

张炜说,山东的报告文学作家一直坚持着“接地气”的写作,在国家建设重大工程现场,在每一次国家有忧有难的关键时刻,都奔走在第一线。“这两位作家以优异的文学实绩为山东报告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文学鲁军增添了光彩,祝愿他们在今后的文学道路上不断超越。”

有些话题还需更深刻“解剖”

省作协副主席、山东大学教授谭好哲说,两位作家的作品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一是善于关注涉及到整个国家命运发展的重大题材,二是作品有非常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国家记忆》比《中国民办教育调查》更成熟一些。”

针对《中国民办教育调查》,谭好哲教授说,自己以前做过民办教师,现在又是高校的教师,对民办学校也比较熟悉,“我认为这部作品总体上是成功的,触及到了中国民办教育的体制困境、办学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

但他也表示,对于这个作品自己还有“不满足”的地方,即在“触及问题”时应该如何处理。他说,《中国民办教育调查》比较侧重地讲民办教育得不到政府扶持这一面,而其中大部分人都是抱着报效国家、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这种意愿去做这件事的,“我看未必。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民办教育和近现代的民办教育,出发点不是完全等同的。过去的出发点更多的是教育救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更多是政府层面的财力不支,放一放权,让民办教育来填补一下,然后民办教育趁势而起。可是趁势而起的大量的民办教育其实就是为了赚钱,觉得可以作为一个投资行业来做。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要去解剖一下,不要一开始就给它盖一个很好的帽子——都是为了国家,不见得。其实,赚钱就是坏事吗?民办教育家本身没有多少钱,不通过这个东西积累一定的资本,也不能把民办教育做大。这是第一个要面对的。”

谭好哲还认为,中国的民办教育有很多是定位不准确的,《中国民办教育调查》最后一部分大量提到了日本的民办教育,但还欠缺一点对欧洲民办教育的考察。“特别是中国的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要形成互补,这个话题书中涉及到了,但是没有很好地展开。我认为,民办教育要更多地立足于技能教育、职业教育,当然国家在这方面也是在摸索。两位作家将来如果再作这种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去触及它。”

新闻推荐

文庙祈福瑞书会竞琴筝

惠民胡集书会青岛萝卜糖会枣庄竹马秧歌汇演济南府学文庙祈福朝圣□付玉婷整理济南:府学文庙祈福瑞时间:贺年会期间地点:济南市历下区府学文庙民俗活动:活...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文化惠民看寿光2015-01-10 15:21
评论:(还原历史直面现实展示高度)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