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立冰 通讯员 朱振)市中区政务服务中心近日从原址济南大厦迁至英雄山路8号(八一立交桥附近),今后市民办事就要到新址了。记者采访了解到,新的政务服务中心进行了全面升级,更加注重惠民理念的落地。目前,中心已有29个职能部门入驻,政务事项100%入驻,217项政务事项审批时限也由原来的4435天压缩至2591天,比法定时限压缩了41.5%,办事环节在原有基础上压缩82个,压缩比7.9%。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升级后的市中区政务服务中心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便民热线、电子政务、纪检监察等六大功能于一体,真正实现了市民“推开一扇门、办结百件事”。扩容职能部门增加服务窗口
“区里投入8000余万元打造的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办公大厅就有2600平方米。这么大体量的办事大厅,当年动工、当年建成、当年投入使用。”市中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任泉铭向记者介绍,“而这些的唯一目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服务方便市民。”
而更让市民关心的,是中心职能部门的入驻和服务窗口的增加。在中心的一楼大厅,有29个职能部门,比原来增加了19个,服务窗口也由原来的26个增至69个。
窗口的增加,也带来了成倍数增长的人流量。去年12月30日,市中区政务服务中心迎来运营以来的人流最高峰。“截至下午4点,差不多有3000人次了。”中心督查考核科科长金银花在一楼大厅整整忙了一天,嗓子已经沙哑。
记者看到,一层的办事大厅每一个服务窗口都在忙碌着,人虽然多,但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井井有条。大厅50多块LED屏也在滚动播放,让市民随时了解办事流程、办理细则。在大厅的自助办公区域有42台自助办理机,方便市民随时使用。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办事大厅没有办事柜台。办理业务的市民与窗口工作人员近距离面对面,共用一张办公桌。“取消柜台的设计实在是太好了,心里很暖和,办事也踏实。”正在社保窗口办理业务的市民李东海说。
压缩办理时限精简资源配置
在市中区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办事大厅,除了26个职能部门、69个窗口提供“直接服务”外,还有信息员、公益岗等18名工作人员随时为前来办事的市民提供咨询、引导、复印等多项“间接服务”。
为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市中区政务服务中心指导协助区工商分局窗口,积极落实登记制度改革,深化“优、减、压、诺”工作法,大幅减少审批手续,降低注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该窗口有限公司注册登记业务由过去的5个工作日大幅压减为当日办结,最快的情况可以当场办结。
对于园林、城管、市政、质监等业务量较少的部门,市中区政务服务中心将其整合设置为综合窗口,集中受理业务,在后台进行处理,精简优化人员、资源配置,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此外,市中区政务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把12345热线纳入服务范围,为市民提供贴心服务。 记者看到,在办事大厅的每个窗口都有摄像头和同步录音设备。据介绍,为更好地监督、提升窗口人员的服务水平,市中区政务服务中心专门增设了影音设备。
据介绍,市中区政务服务中心不断加强大厅纪律管理和考评力度,严格落实日巡查、月考核、季通报考评制度,突出细节管理、制度管理、绩效管理,克服“庸懒散”。
该中心还为困难群众开通“绿色通道”,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收集材料集中办理,提供免费全程代办服务。此外,以前归市里统一管理的社保类项目,市中区政务服务中心也全部纳入,更便捷地服务群众。
新闻推荐
刘建 摄本报讯(记者 刘建 通讯员 扈猛)华美的服装、动听的旋律、优美的舞姿,老年人们载歌载舞共述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汇演在东风街道办礼堂举行。这些由济南老年大学...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