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高晓雷
近年来,山东省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全新的增长点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富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发展如火如荼,同时也存在着“散乱差”、质量和效益低下、从业人员观念滞后等弊病。
从2013年年底开始,经省政府批准,山东省分批次选派2000多名乡村旅游带头人赴台湾学习考察。一年以来,去台湾取回来的“真经”在山东落地如何?山东省乡村旅游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齐?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逾2000名带头人赴台“取经”
1月22日,山东省第二批千名乡村旅游带头人赴台湾考察交流活动最后一个团队返济。至此,全省已有超过2000名乡村旅游带头人及相关从业者实现了去台湾考察交流。
“山东省乡村旅游整体上看档次偏低,尤其是从业者意识、理念相对滞后。而台湾乡村游起步早,特别是当地依托农业和乡村文化、生态环境以农户为主体的发展模式,符合山东省乡村游发展方向,使山东省乡村游提质扩规模有了鲜活的学习目标,加之台湾与大陆文化同根同源,语言交流方便,培训效果明显。”提到为何要去台湾学习,省旅游局局长于冲说。
记者从省旅游局了解到,培训范围囊括了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20户以上村的主要负责人、省乡村旅游示范点企业负责人、农家乐乡村旅游品牌带头人、重点县乡村旅游带头人、省休闲海钓基地负责人等。按照各自不同的区域和发展类型,分别组成滨海渔家、农场民俗、山居牧场、乡村民俗等学习考察组,用7天的时间“点对点式”地考察台湾滨海、农场、牧场、渔家、垂钓、民俗等乡村旅游类型。
据悉,年内山东省还将继续选派第三批乡村游带头人再赴台湾考察学习。
精致、体验、服务渐成共识
日前,记者采访了多位赴台考察归来的带头人,各带头人普遍表示“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台湾将农业做精做细、乡村游主题鲜明、产业链完善、重视DIY体验、服务水平高端精细等特点让大家眼界大开。
记者了解到,一年来,省内很多乡村旅游点已经在积极谋求“台湾经验本土落地”。
淄博中郝峪村是全省知名的乡村旅游点。据该村农家乐合作社总经理赵胜建介绍,去年以来,中郝峪村已经借鉴台湾延伸产业链、开发凤梨酥等伴手礼的做法,推出了一批既方便携带、又能展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
“沂南竹泉村近两年已被打造成省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点,去了台湾才发现自身还停留在浅层次观光阶段。”沂南县竹泉村村党支部书记高勤章说,他去年年初从台湾考察回来后,立即完善各种休闲度假设施,于去年“五一”前推出了一批娱乐性、体验性项目。
荣成市碌对岛村是一个三面环海的渔村,村里近年来发展起以“渔家乐”为代表的民俗旅游业。该村党支部书记于海桥1月中旬刚刚从台湾考察学习归来,他表示,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深刻感受到单纯搞渔家乐,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少、服务人员服务不规范等已成“重要软肋”。
下一步,该村除了高标准建设松林高脚茅草屋、民俗屋、沙滩游乐场外,还将深度开发游艇观光、帆船冲浪、闲情垂钓、潜海体验、海上餐厅等牧海休闲、DIY体验项目。
“招人引智”提供创意
带动乡村游发展
1月22日,在第二批带头人赴台湾考察学习结束之际,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理事长、暨南大学休闲管理系主任郑建雄来到济南,为全省旅游系统作了一场乡村旅游主题报告。
“我接待了你们很多考察团,不少带头人都问我如何让台湾的经验在山东落地、山东最需要学习台湾什么。我认为,台湾乡村旅游除了主题鲜明、业态产品丰富、产业链拉长等特征值得借鉴外,‘经营者身份多元\’可能对当前的山东旅游意义更大。”郑建雄在报告间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表示,发展乡村旅游不能只靠“自上而下的规划”或大企业投资,也不能完全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这样都容易产生产品单一、重复率和同质性高等问题。
“发展乡村旅游,最开始应该吸引那些具有多年城市生活经验的人返乡,也就是那些‘新农民\’和‘为乡村旅游煽风点火的人\’,他们往往具有好的创意,以此带动其他原住居民接续发展。”他说,找对发展主体很重要,因此,对于山东发展乡村旅游来讲,“招人引智”比“招商引资”更为迫切。
新闻推荐
□记者李占江报道本报济南2月1日讯在今天下午举行的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上,记者拿到修改后的《政府工作报告》梳理发现,与提交代表委员审议、讨论的报告相比,最终版本的报告作...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