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申红马桂路
通讯员周中海报道
本报济南讯3月15日,记者从济南市政公用事业局获悉,济南市将申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济南市规划选定大明湖兴隆片区作为试点片区,在两年内实施43项整治项目,并将玉符河济西湿地片区作为推广片区。2020年实现调蓄雨洪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少于70%、试点区不低于75%,对应控制设计降雨量为23.2毫米,控制径流总量为951万立方米,初步建成“海绵城市”。
据了解,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主要包括城市水系统、城市园林绿地、市政道路、绿色建筑小区及能力建设五大系统。
济南因“泉”而生,济南名泉已入选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中国唯一,世界著名”,是济南乃至国家的名片。正是这座与水结缘的城市,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赋予了这座城市海绵一样的特质。济南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构建现代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解决泉水枯竭、洪涝多发、水源不足、水质污染的问题。
近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通过不断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工程建设,积极打造以修复自然水生态体系为重点内容的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也为全力争创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降甘霖要留住更要用好,有效利用雨水解渴泉城。
济南城区属于北方坡地与平原构成的复合型城市,典型的季风性气候,年降水量只有600—700毫米,人均水资源只占全国人均水平的七分之一,为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市水资源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建设海绵城市,是济南客观现实的迫切需要。
据济南市政公用事业局工作人员介绍,济南市将选定大明湖兴隆片区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片区。该片区总面积39平方公里,北到经十路,西到英雄山,南到南部山区分水岭,东到佛慧山一带。济南市计划利用两年时间,主要实施河道整治、公园绿地建设、透水路面改造、小区综合提升、地表水转换地下水、危旧管网改造等43项整治项目,全面建成后,污水集中处理率、再生水利用率分别达到98%和25%,供水管网漏失率下降到10%,为全面铺开海绵城市建设积累经验。
济南市还将62平方公里的玉符河济西湿地片区作为推广区,进一步推广海绵城市的理念。
目前,由市长挂帅、分管市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组织领导机构现已成立,办公室设在济南市政公用事业局。为保障海绵城市建设,济南市将从财政收入中,专门拿出专项资金,并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同时,加大市场运作力度,采取PPP模式,着力解决资金筹措难题。值得一提的是,与海绵城市相关的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等专项规划已编制或修编完成,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新闻推荐
□杨润勤周末与老友在济南一餐馆小聚,菜上桌,老友颤抖着舌尖品品这个,咂摸咂摸那个,还把服务员叫来,问这个有没有苏丹红,那个有没有亚硝酸盐,一顿饭吃得提心吊胆。不光是我们提心吊胆,...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