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国际儿童读书日”来临孩子,该给你读什么书

来源:济南时报 2015-03-31 01:40   https://www.yybnet.net/

校园中浓厚的读书氛围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黄中明摄泉城路新华书店中读书的孩子们□本报记者 江丹

4月2日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生日,也是由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发起的“国际儿童读书日”。不久前,中国的社交网络上有一场关于孩子是否应该读背《弟子规》的争论,至今余音仍在。在儿童阅读引发越来越多关注、阅读选择如此丰富的今天,给孩子读什么书,需要大人费心思量。《弟子规》,经典还是毒草?

小琪是济南一家课外辅导机构的老师。去年夏天,她带了一个“幼小衔接班”,帮助一些刚刚离开幼儿园准备升入小学的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内容和节奏。其中,教那些孩子背诵《弟子规》是一项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小琪每天带着他们读8到16句,再让他们回家背诵,第二天检查。小琪说,小孩的记忆力很好,背诵情况不错,但几乎没有一个孩子能够理解那些句子的意思,也没有一个孩子为了想要理解它们而向老师提问。小琪很想给他们讲讲其中的那些道理,但是实在没有时间,她得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语文和数学上,如果到时候孩子们没有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她的工作就丢了。

只会背诵,不解其意。这一直是推广儿童读背《弟子规》过程中的争议,最近,一对家长就为自己不到7岁的孩子抛弃了这一被学校要求背诵的国学推广书目。这对家长将他们如何向学校抗议,最终争取到不用读背《弟子规》的过程,整理成文后在网络上发表。据其介绍,孩子所在的学校要求背诵《弟子规》时,家长最初的态度是积极的。可就在为孩子讲解《弟子规》的过程中,家长发现那1080个字幻化成了具体的人——规矩恭敬,老态故旧,少了属于人应该有的活力。家长开始担心,自己家那个蹦蹦跳跳、满脑子鬼主意、喜欢问东问西的孩子,会不会因此成为一个老气横秋、没有主见和自我的老夫子。

《弟子规》是当下流行的国学潮流中的热门书目,这个据考证为清朝康熙年间的训蒙读物,是彼时小朋友在生活与学习中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如今重新被推荐给儿童阅读、背诵,被不少人质疑价值观已落后。有人说《弟子规》培养孩子的修养道德,也有人说它已成为伪国学的代名词。其实,《弟子规》就在那里,读,或不读,本来并不重要。就像作家闫红在这场舆论交锋中说的那样,“说到底,《弟子规》是一本修养之书,指导孩子的言行举止,日常坐卧,待人接物,时代视野所限,它有迂腐和夸张之处,但更多的地方,它倡导修养礼貌,教你学习吃亏,却也不是没有原则。这样一本书,你不读也行,别人读读也未尝不可,将它奉为经典或者毒草都是荒唐的。”

但在孩子是家庭核心、孩子教育为家庭头等大事的社会背景下,读不读《弟子规》就变得敏感起来。

选择书目是件困难事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这件事上,大人从来不敢马虎。他们关心《弟子规》到底应不应该读,某种程度是因为他们想知道,该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给孩子选本合适的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困难。当下,文化的流行风尚正前所未有地难以把握。一方面,自五四运动以来的西方文化推崇热度未减,另一方面,一度备受压抑甚至遭受破坏的中国传统文化复活势头猛烈。曾经两极分化的“新文化”和“旧文化”交杂在一起,人们很难再简单又轻松地跟随旗帜鲜明的社会文化潮流站队。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选择阅读书目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为涉世未深的孩子选书更需花费心思。

麻蕾蕾是一位14岁孩子的妈妈,这些年来,她不仅为自己的孩子选书,还在帮着其他家长为他们的孩子选书。从女儿小溪几个月大的时候,麻蕾蕾就精心选书、与女儿一起读书。在她设计的阅读路线图里,孩子一两岁左右的时候可以看一些认知画册,到六七岁之前,则可看一些情节简单的动物故事,培养在集体活动中与人交往的性格能力,以及基本的普世价值,年龄再大一些,则可搭配出现一些文字插画共存的书籍,等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孩子掌握一定的文字量,便可由之前的亲子阅读转变为独立阅读。

很多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因为功课繁多,时间紧张,不得不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功利性阅读”。麻蕾蕾的女儿依然尽力保持着相当大的阅读量,迫于学业压力,小溪很难再像之前那样有大块完整的时间阅读,只能利用假期高效地多多阅读,寒暑假一个月能读五六本书,平时也是见缝插针地读,书目既有文学,也包括科学。

麻蕾蕾把自己和女儿阅读的经历发在微博和论坛上。很多家长看到后给她留言咨询,请她推荐本书。麻蕾蕾意识到,很多家长可能并不清楚儿童阅读是怎么一回事,他们觉得推荐一个书单重要,但在麻蕾蕾看来,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更为重要。于是,她创建“溪阅读”亲子阅读平台,与其他家长交流儿童阅读经验,邀请儿童图书编辑介绍相关知识,并且走进小学和幼儿园,把适龄的、优秀的、美的东西送给孩子们。

当青春遇上诗歌

在儒家文化土壤深厚的中国,读书从来不仅仅是一种兴趣,而是与成为怎样的人有关。古人试图通过读书在仕途杀出一条血路,上个世纪90年代,读书多带来的知识依然是人们改变命运的励志通途。如今的孩子家长,多是“70后”、“80后”,他们经历过一番读书与命运之间的搏斗,经济仕途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重要,更想让孩子从书中成为更有涵养的人,看到更加开阔的世界。

在阅读这件事上,很多家长超越看起来似乎难以跨越的隔阂而达成一致。普通的家长关心读书对孩子的影响,著名的诗人也在意孩子在阅读中成为怎样的人。诗人北岛花两三年的时间,编选《给孩子的诗》。在序言中,北岛说,幼时所读背诵的古诗词佳句浸透在他的血液中,岁月沓来,时会脱口而出。北岛认为,对于孩子们而言,诗歌是一把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我相信,当青春遇上诗歌,往往会在某个转瞬间,撞击火花,点石成金,热血沸腾,内心照亮,在迷惘或昏睡中突然醒来。”

诗歌如此,所有优秀的阅读皆如此。麻蕾蕾说,各种书籍扩展了孩子的想象力,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延展了生命的广度和深度。教孩子们诵读《弟子规》的小琪如今也是一位不满一岁的孩子的妈妈,在课外辅导机构上课时,她尽量从一篇出现在课本上的古诗词延展到出自同一位诗人或者同一流派下的更多诗歌韵律,让孩子们看到更美的诗歌世界。对于自己的孩子,小琪更是不敢在读书这件事上有所松懈,从胎教的时候,她就在为孩子读《唐诗三百首》,还有漂洋过海而来的英文故事书。她说,从孩子不懂事的时候就得开始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等到以后读的书多了,涵养气质也有了,站得高,看得远。

新闻推荐

橙色护栏隔离济南西站分行

30日,济南西站送客平台交通设施改造全部完成,四条车道分成社会车辆和出租车专用,地面重新喷绘了明显标识,车道之间首次采用橙色隔离护栏。今后济南西站送客平台采取社会车辆和出租车分道行驶...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国宾护卫队秀车技2015-03-31 01:40
评论:(“国际儿童读书日”来临孩子,该给你读什么书)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