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宫位于省城济南
向南10公里,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古称终军聚。系因汉代请缨报国的少年英雄终军而闻名。
这里依山傍水,三川田峪交汇,自然风光秀美,素有“一城山色、两湖荡漾、三川锦绣、四季常青”的美誉。
锦阳川、锦云川、锦绣川汇聚于此,形成三川锁钥之势。同时,该镇也是济南后花园的第一站,省道103、327、518线穿境而过,具有承接辐射能力较强的区位优势和
环境资源优势,是南部山区的经
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
圆通山石窟造像齐鲁第一睡佛二仙泉天然达摩石佛像
济南七十二名泉南山“玉水”是源头
济南以“泉城”闻名于世,城内分布着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百泉奔涌,享有“七十二名泉”之美称。
万物皆有源。济南群泉发源于泰山之阴——济南南部山区,玉水,即玉符河,便是济南泉群的源头。
玉符河的水源主要来自黑水湾(卧虎山水库),而黑水湾则是汇聚了锦阳川、锦云川、锦绣川三川之水。其中,锦云川和锦绣川流域汇聚甘泉数泓,直接流入黑水湾,最大的一条川——锦阳川,则汇集33泓名泉流入柏崖湾,从柏崖湾流入黑水湾。三川之水汇于黑水湾,流入玉符河,自仲宫镇西董家村北金香炉崖开始河面水愈来愈少,向北至寨而头村西梯子崖下渴马湾的强渗漏带便河面无水,渗入济南泉群。
每年全市为保泉水喷涌都会回灌补源,济南市便在卧虎山水库提闸放水,水流入玉符河,在强渗漏带慢慢渗透,到了渴马湾便全部渗光,从而顶高趵突泉水位。
仲宫三十六名泉 泓泓清澈处处甜
2013年,首届济南泉水节系列活动“济南首届泉源文化节”在仲宫盛大开幕。
泉源节以“生态泉源、山水情缘”为主题,开展了“赏泉、护泉、品泉、评泉、论泉、颂泉”六大系列活动。活动中,仲宫镇对分布在仲宫镇境内的泉池一一进行考察,最终发现在265平方公里区域内分布的天然泉池、古井达300之多,其中被历代列入济南72名泉的10泓,被列入济南泉水志的64泓,民间名泉41泓。
最终,经专家研讨,评出了仲宫36名泉:
圣水上水会龙水,(圣水泉、上水泉、会龙泉)
杨柳双林打虎泉。(杨家泉、柳泉、双泉、林泉、打虎泉)
程家韩家老泉眼,(程家泉、韩家泉、老泉眼泉)
青龙卧虎二仙泉。(青龙泉、卧虎山泉、二仙泉)
龙涎圣池南甘露,(龙涎泉、圣池泉、南甘露泉)
莲花白花百花泉。(莲花泉、白花泉、百花泉)
天帘天井杨家井,(天帘泉、天井泉、杨家井泉)
五岭月牙香炉泉。(五岭泉、月牙泉、香炉泉)
车载道士降双虎,(车泉、道士泉、双虎泉)
南泉如醴甘露泉。(南泉、醴泉、甘露泉)
大泉涌出双盆溢,(大泉、双盆泉)
波澜壮阔咋呼泉。(咋呼泉)
探佛教、道教圣地寻传说中的降龙树
得道沟位于仲宫镇南10公里处的四道沟,俗称道沟峪。
杨家将的故事在道沟峪不仅广为流传,连四周的山寨也都与杨家将有关,南有杨家寨、北有穆格寨,东有魏花寨,西有焦家台(焦赞故里)。
相传在杨家寨下有穆桂英大战天门阵用的降龙木,神奇的降龙木和它神奇的解毒辟邪功效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据考证,降龙树现生长距穆格寨50公里处的历城彩石镇捎近村。
得道沟自古就是佛教、道教圣地。道沟峪方圆不到8平方公里的山峪,既有“五祖禅宗普门寺”,又有“泰山行宫碧霞祠”,还有“大乘寺”,因此,远古就是道教、佛教圣地。
得道沟中的普门寺位于崇山峻岭,山峦起伏,满目青翠的深山之处。据传:普门寺兴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座西朝东,并建有古塔一座。明崇祯10年张洪重修,该寺盛行时,僧道多达500之众,后因僧人越聚越多,逐而迁至灵岩寺。
如今,当年所建普门寺所用青砖、料石、小瓦等物均犹在,寺内泉水叮咚、长年不断,水质清澈,四季不涸;遗址前现有周长4.6米,树高25米的雌雄两株银杏古树,虽经千年的风霜雨雪,仍显得枝如铁、干如铜,枝繁叶茂、倔强峥嵘;普门寺西面的圆通山腰间天然石壁上,雕有石刻佛像3尊,呈坐禅状,保存较好。在距普门寺500米处,穆格寨山下,有墓塔林,占地10余亩,塔林已毁,但四处散落的塔身、塔座,可见当时塔林的规模和禅师的地位。
在普门寺以南五里处,杨家寨之北有碧霞祠,开车可直接到达。自停车场沿石阶而上,即可见云雾缭绕之中碧霞宫(原为碧霞祠)。祠内正中供奉着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民间则亲切地称之为“泰山老奶奶”。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是泰山老奶奶的生日,前来供奉着可达千人。(文/本报记者 李小梦 通讯员 范姝懿 图/本报通讯员 董希文)
新闻推荐
本报4月28日讯 吐槽就吐槽吧,还有钱赚!真有这样的好事。五一小长假后,本报启动微友有奖点评活动,正式推出“济南日报微友最佳评论榜”(周榜,亦称济南日报评友奖),凡关注本报官方微信(微信号JN_Dai...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