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济南科普信息化暨科普产业发展论坛上,由市科协、市文明办联合实施的泉城科普数字终端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记者从市科协获悉,通过实施泉城科普数字终端建设工程,打造集泉城科普网站、科普微信、微博、全媒体阅览屏为一体的“泉城科普”科学传播品牌,将有效满足信息时代公众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科普服务需求,有力支撑2015年济南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的目标,助力“济南梦”的实现。
互联网时代泉城科普走向信息化
互联网时代,科普信息化势在必行。
在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杨文志看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科普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科普的主要任务。“如今中国网民高达六七亿人,智能手机也将近十亿部,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普也应当与时俱进。”
杨文志表示,当前网络已经越来越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互联网成了人们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深刻影响到生产生活,在这样的形势下,科普没有理由不走向互联网。尤其考虑到现在互联网上主要是80后90后人群,给予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社会的科普,必然也必须是科普的主要任务。
记者从市科协了解到,泉城科普数字终端建设工程,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科学传播方式,丰富科普内容,满足公众的个性化科普需求。它有助于提高科普的时效性和覆盖面以及济南市的科学传播能力,对济南市精神文明建设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市将安装千台科普全媒体阅览屏
泉城科普数字终端建设工程的启动,标志着济南科普信息化迈出坚实的一步。根据市科协、市文明办印发的《济南市泉城科普数字终端建设工程(2015-2017)实施方案》。到2017年,济南市将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窗口服务单位、社区(乡镇)、学校、开放式服务场所、公众文化活动场所等人群集聚场所,安装泉城科普全媒体阅览屏1000台。
此外,作为配套措施,济南市还将建设分级播控平台、数字科普资源库和网络科普专家队伍。据了解,济南市将采取多级权限管理设置,实现终端设备多级分组管理,建立市、县(市)区、终端安装接收单位三级播控平台,分权限查看相应管辖范围内所有终端的实时运行情况。县(市)区、终端安装接收单位可按照权限配置、上传本地科普资源,优化本地信息化管理。
同时,按照共建共享方式,济南市将加强与社会优质科普资源的互联互通,建设数字科普资源库,为科普阅览屏运行提供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实现科普知识的精准推送,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科普需求。积极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参与科普文化体系建设,建设网络科普专家队伍,为提升全市科学文化传播能力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科普信息化时代济南应做山东科普“领头羊”
杨文志指出,当前已经进入科普信息化时代,然而根据腾讯研究院对31个省份所处的移动互联发展阶段的分类,山东仅排在第四类追赶区(移动互联发展滞后于宏观综合发展水平)。他表示,济南应该在科普信息化方面率先赶上,做山东科普信息化“领头羊”。
杨文志表示,信息化建设没有地域的概念,整个互联网就是一个大社区,因此济南的科普信息化一方面要立足济南本身,另一方面要放眼山东,服务全国。“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应当拿出来在互联网上和大家分享,为整个科普信息化做出贡献。”
他建议,科普信息化应当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应用,“用B2C甚至C2C的模式,把最好的东西送到老百姓那里去。”在应用方面,他表示,济南的社区科普大学可以采用“互联网+社区科普大学”的模式,把资源、学员、教师、其他居民聚集到网上,通过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结合,让社区科普大学更好地为百姓服务。(本报记者 许凯 实习生 房梦迪 通讯员 施泉玉)
新闻推荐
第十届郁金香节将近,让我们先睹为快“周末直通车”周日开赴红叶谷
本报4月22日讯(记者 徐文冰黄胜芳)周末直通车,快乐开起来!转眼又到周末。4月26日,快乐周末直通车把目光锁定在红叶谷,那里近百万株郁金香花开正好,趁着现在人相对不多,赶在红叶谷第十届郁金香节五一...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