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殡仪馆、火化工,人们心里不自觉地就多了一分忌讳,而在这样的环境中,田绍奎一干就是18年。1997年,22岁的田绍奎毕业后来到莲花山殡仪馆工作,遗体接运、火化、冰存、整容……是他每天的工作内容。斗转星移,转眼18年过去了,当初的毛头小伙已到不惑之年,他在莲花山殡仪馆陪着火化炉默默走过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让逝者安息给生者慰藉
在殡仪馆工作,每天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悲痛场景,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有因病痛而突然辞世的,还有遭遇事故的。来办理火化业务的人,有些心情确实非常沉痛,经常对火化工有过激的言行,遇有这种情况田绍奎总是心平气和、耐心劝解说服,尽最大的努力来化解他们心中的悲痛。
不论酷暑还是严冬,火化工每天都得在800℃的火化炉前工作,但田绍奎从来没有抱怨过。火化车间环境恶劣,机器噪音、烟呛熏燎、灰尘飞扰,炉膛烟道需及时爬进清理,一进一出满身灰尘。为缩短丧主等候时间经常是炉盘还红着就动手拣灰,手脸烫伤时有发生。有些非正常死亡遗体已高度腐败、臭味刺鼻,他都是亲自动手收回遗体,甚至有些遗体还要爬山扛背、下水打捞。作为殡仪馆最年轻的火化工,他总是争着干最苦最累的活,为让其他同事能回家过年,连续十多年,田绍奎都是在火化车间度过了除夕之夜。
18年的青春,18年的付出,田绍奎让众多逝者安详地离去,也让无数生者得到心灵的慰藉。而他个人也先后被授予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省民政系统先进个人”、“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承受常人不能理解的压力痛苦
工作辛苦固然让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很劳累,但最让他们难过的莫过于人们的不理解。田绍奎告诉记者,自从当了火化工,很多原来的同学朋友都疏远了。火化工的婚姻大事更是个问题。刚参加工作时,熟人就给田绍奎介绍了一个对象。第一次谈的时候,田绍奎不好说自己是火化工,只“远远”地告诉对方自己在民政局上班。一周后,对方终于得知他是一个火化工,就委婉拒绝了他。此后,田绍奎又见了几个女孩,都不了了之。因此,提到现在妻子的时候,田绍奎很满足:“她亲戚跟咱算是同行,比较理解我的工作。”
刚干火化工的时候,田绍奎也很受不了,特别是一些非正常死亡的尸体,往往严重变质腐烂,散发着恶臭,这让田绍奎感到恶心,“好几天吃不下喝不下”。第一次值夜班时,冰柜里有几具遗体,一晚上田绍奎都感觉头皮发麻,后背发凉,冷汗冒个不停。精神上的巨大压力,让田绍奎常常被可怕的噩梦所惊醒,很多人问这仅仅只是一份工作而已,为何如此苛刻地对待自己?田绍奎说:“既然从事了这个工作,就一定要尽职尽责,这是对死者起码的尊重。另外,这份工作总得有人来做吧!”钻研创新的有心人
工作时间久了,田绍奎经常琢(着搞一些技术革新。原来遗体火化好后,取出骨灰冷却装入骨灰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人吸入烟气会嗓子干痒咳嗽,半天缓不过劲来,针对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几种方案,最后发现在骨灰冷却后台加装一个抽风扇就解决了问题。
他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实践中,以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工作效率、一流的服务质量来为群众服务。2008年,针对火化机冒黑烟的问题,田绍奎向馆领导提出了对火化机燃油系统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新型合成燃料来代替柴油的建议,并且通过对供油管道、火化机点火系统、喷油油枪等方面改进,使合成燃料燃烧更加充分、更加环保,火化过程更加流畅。同时,为了解决安全生产和管路配套问题,他与科室同志共同设计出双燃料供给装置,将合成燃料油箱移至室外,保留室内柴油油箱,管路并联,到火化机前串联,分别控制使用,杜绝了安全隐患,每年节约成本14万余元。(本报记者 刘钦涛 通讯员 张昭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周芳 通讯员 卜旻 张娜)4月22日,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与齐鲁银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济南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在银行结算及授信、不良资产合作处置、同业业务、投行业务...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