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崔炜 靳松 摄
经过宣传发动、课程制作、组织报名等繁重有序的筹备工作后,家庭电视老年大学自4月1日正式开课。节目课程的开播受到了泉城老年人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登记报名异常火爆。据统计,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就有2万多名老年人报名登记,共接听各类咨询电话8300多个。省内外兄弟城市也来电咨询相关情况,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主动表示愿意为老年朋友义务授课。家庭电视老年大学的播出,开启了济南老年文化教育新模式。1 开办家庭电视老年大学属全国首创
据了解,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办家庭电视老年大学覆盖全市,并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国尚属首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把加强老年文化建设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改善老年民生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全面深化改革重要部署,市老龄办联合济南出版社开办的家庭电视老年大学探索出了提升老年文化教育的新路子。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课程走进千家万户,家庭电视老年大学在党委、政府和老年人之间架起了又一座沟通的桥梁。赏心悦目的特色节目送到老年人家中,精彩的课下互动活动即将开展,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与到各类培训和各项学习活动中来,增长知识,结交新友,展示才艺,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并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学有所获,与时俱进。
2“动静相宜”打造老年文化教育新品牌
4月16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泉城老年人文艺演出庆祝活动”在英雄山赤霞广场拉开序幕。近年来,市老龄办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活动、系列活动和文化广场活动,提高老年文化建设水平。今年活动主题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展现老年风采,发展老年文化,建设美丽泉城。文化惠老广场活动旨在通过文体活动让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动起来,乐起来。家庭电视老年大学的创建则在全市搭建了老年文化教育新平台,以室内文化学习为主,与户外文化广场活动和课下互动活动结合,有动有静,相得益彰,这将会满足更多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
文化课程的内容直接关乎办学的质量和水平。截至目前,已制作了家庭按摩、国画书法等24期课程、近2000分钟的播出时长。市老龄办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原则,积极做好协调督查和跟踪问效工作,及时反馈老年人的意见和建议,加大节目的审核把关力度。济南出版社项目组全力以赴,认真听取老年人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老年人的兴趣和意愿,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和进度,让课程更加适合老年人的收看学习习惯。近期他们将安排课程录制人员分期分批到省、市老年大学现场学习老年教学课程的设置、安排、教学进度组织等各项内容,以期更好地做好家庭电视老年大学的教学录制工作。3 城乡均衡发展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家庭电视老年大学创建起步阶段,老年人的参与热情、强烈的求学愿望和美好期待成为做好这项民生实事的强大动力。副市长齐建中在今年的市老龄委全体(扩大)会议上强调,“要把这一惠及百万老年群体的民生实事做好。要加快城乡老年文化一体化建设,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增加农村文化服务供给。”从目前的报名情况看,登记在册的学员大部分集中在城区,由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课程内容设置以及宣传普及等方面的原因,乡镇农村学员偏少。这就要求家庭电视老年大学的运作更加科学规范,课程设置向更加专业化、本土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既要有专业的高水平的文学文艺类课程,又要有贴近农村实际、能给农村中老年人生产生活给予指导的文化课程。既要有适合休闲欣赏的课程,又要有简单实用的养生保健类课程,从而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如为了使家庭阳台种植课更接地气,济南出版社已邀请了济南市农业、园林等相关专家录制课程,结合本地气候、土壤特性、养护流程制作通俗易懂的教学课程。随着宣传的逐步深入、课程安排的逐步完善、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等等,家庭电视老年大学会越办越好,使她真正成为老年人的良师益友,融入全市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大力加强老年文化建设还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领域。家庭电视老年大学的发展完善必将带动老年产业的发展,吸引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把老年题材纳入文学艺术、舞台艺术、电影、电视剧的创作和生产,纳入报刊、图书和音像出版计划,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深受老年群众喜爱的优秀文化作品。(本报通讯员 邓旭燕 见习记者 侯月)
新闻推荐
趵突泉景区全面更换新竹按1:1标准更换 新栽竹林将很快形成景观
去年春天济南市公园景区的竹林遭遇大面积开花死亡。日前,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今年的新竹栽植全面铺开。21日,记者在趵突泉景区的重要景点——万竹园看到,景区参照竹林开花前的景观标准全面重栽,新栽...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