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人在行动□本报记者 杨晨 通讯员 董燕
编者按
急救工作是卫生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民生、保健康、保生命的大事,担负着救治病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灾害的紧急医疗救援重任。近年来,济南市急救中心(以下简称“市急救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卫生计生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为目标,以健全急救网络体系为抓手,以提升应急反应能力为重点,更新发展理念,提升思想境界,强化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以“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崭新面貌回应群众对医疗急救的新期待,全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素质一流的卫生应急队伍,真正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生命线”。
君志所向,一往无前。2014年9月,在第五届全国急救中心急救技能大赛中,济南市急救中心(以下简称“市急救中心”)受省卫生计生委和市卫生计生委指派,选拔了三名选手代表济南市参赛,并取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大赛二等奖,成人心肺复苏单项第一名,个人总成绩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全面展现了山东省暨济南市卫计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技术水平。这也是市急救中心通过实战提升急救能力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中心先后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应急先进集体”、“全国诚信示范单位”、“全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6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截至目前,全市共设有1个急救中心,33个急救分中心,27个急救站,已实现院前急救城乡全覆盖;拥有急救车辆150余辆,从业人员900余人,承担济南地区8000余平方公里,680万人口的医疗急救服务工作。基本实现了市区5公里急救半径、10分钟急救圈和农村15至20公里急救半径、15至20分钟急救圈的要求,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促进济南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1 保民生
整合资源 实现网络覆盖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人民群众对急救医疗的保健需求日益增强,加之省会城市交通堵塞严重的现实,迫切需要增加急救分中心数量,缩小急救半径。
济南市充分利用省会城市丰富的医疗卫生资源,在科学规划急救分中心基础上,严格就近、及时、有效的原则,打破医疗机构性质和行政隶属关系,将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并自愿承担急救工作的医院均纳入济南市急救网络,目前已有7家省(部)属医院、3家军队医院、3家企业医院和4家区级医院设立了急救分中心。同时,济南市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院前急救网络建设,目前已有济南106医院、济南森特医院等3家民营医院建立了急救分中心,与公立医院一样承担辖区的院前急救任务。
在5个农村县(市)区建立了急救分中心,设有调度指挥中心5个和急救站22个,其中12个急救站设在乡镇卫生院,按照全市统一的业务用房建设标准和120调度指挥系统、急救车辆、人员的配置标准进行建设。农村急救实行县乡一体化管理,急救站分别隶属所在地的县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以此提高农村地区急救质量,提高急救资源利用效率。2 保健康
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能力
如何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济南急救队伍,如何保障群众健康,在市急救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刘家良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近年来,市急救中心积极引导各急救分中心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急救质量为核心”的工作理念,将医疗质量持续提高贯穿于急救医疗工作的始终。坚持平战结合,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急救医疗应急反应能力不断提升。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抓好全市院前急救从业人员全员培训、轮训工作,做到持证上岗。针对市急救中心及各分中心医护驾人员的实际,2013年成立了济南市医疗急救培训中心,提升了济南市危急重症的救治水平和能力。今年初,经美国心脏协会授权批准,在市急救中心成立了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重点开展心血管疾病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
通过实战提升战斗力。通过参加防汛、防震、反恐等大型活动保障应急演练,逐步健全完善《济南市重大突发事件急救救援预案》等方案、预案,圆满完成了地震、洪涝医疗救援,完成了全运会、亚沙会、十艺节等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多次完成大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任务,充分展现了济南急救人的过硬素质和良好精神风貌。
共享辖区居民健康信息。完成了市内五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与120家庭急救档案信息系统的全面对接,实现了统一高效、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目标。通过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网络链接,120家庭急救档案系统可以接收到最新的、最准确的居民健康资料和家庭信息,120调度员可迅速准确地调度急救车辆前往现场进行救治,大大提高了急救服务质量和效率。目前,急救档案信息库资料由原来的2万余人扩充至380多万社区居民。
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完善院前急救基本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在全市120急救网络统一配置了3G车载视频监控、3G单兵执法记录系统以及院前院后告知系统,实时监控记录急救车行驶全过程和急救诊疗全过程,实现了院前急救信息的快速传输,对规范诊疗行为、维护医患双方权益、避免医患纠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 保生命
急救普及 推广科学就医
遇到紧急情况,如何以更快速度呼救120?地理位置描述不清楚,花费过多时间怎么办?对病人体征描述花费时间,延误医生指导急救,如何是好?
“今年,济南市要重点引入‘互联急救APP’和\‘急救优先分级调度MPDS’系统,紧急时刻可以用手机一键呼救120,120急救调度指挥台将在调度中进行现场评估和电话急救指导。”刘家良介绍,互联急救APP是一款互联急救软件,市民下载手机客户端后,一旦遇到需要急救的时候可以手机一键呼救,患者的位置和健康档案会自动传送并显示在“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的受理端,大大提高调度员受理的速度和精确度。120电话接通的同时,MPDS(急救优先分级调度系统,是急救指挥调度中进行现场评估和电话指导以及分级医疗处治的知识体系)开始发挥作用,通过精心设计的询问流程以及呼救人对应的回答,MPDS知识体系能够准确地产生出对病人情况的评估;可以在救护车到达之前,提供清晰的、易于遵从的指令指导现场人员力所能及地采取措施自救和互救,以稳定病人的情况;可以在派车时,给予被救助的病人区分轻重、急缓的响应做出不同的调派决定(从救护车种类和相应时间分级等方面),显著地降低院前死亡率。
“继续推进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社会培训普及活动,探索创新培训渠道和模式,规范培训内容,切实提高全民自救互救能力。”刘家良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建立了急救开放周制度,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乡村普及急救知识,传授急救技能,年均培训群众万余人次,提高了群众自救能力。记者了解到,济南市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率不足1%,而发达国家这一数据普遍在10%以上。有业内人士建言,可以通过急救知识与技能进校园、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单、立法鼓励市民参与急救等举措来推进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
新闻推荐
官微人气旺齐鲁党报网发布新闻400余条 本报官微相关阅读量达35万次
报纸、网站、微博、微信……《济南日报》与齐鲁党报网全方位、立体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互动式报道方式,成为2015年济南两会报道中一道靓丽新颖的风景线。截至13日16时,《济南日报》官...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