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的代理律师李文谦被媒体包围采访 记者张刚 摄□本报记者 陈彦杰
220名旁听群众、47名媒体记者、20多位受邀的政协委员、几十名省市法院的法官监督庭审,还有282万次的网民刷屏“旁听”。4月15日,济南市市中区法院在公开审理“专车第一案”时创造了多个本单位首次:首次微博全程直播、史上首次这么多人旁听案件审理、首次有超过百万次的网民点击量“监督”法官庭审。
审理全程公开宣判也会公开
“我们法院受理全国‘专车第一案\’后,首先明确了案件审理全程公开的态度,每个环节都公开,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15日下午,市中区法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3月18日,市中区法院受理案件后,及时在法院的官方微博进行了通报。3月19日,市中区法院在官方微博再次发文,公布案件开庭时间为4月15日上午9时,并公布了法院组成的合议庭人员。3月20日,市中区法院通报,案件开庭审理时将通过官方微博及时公布情况。
4月9日,市中区法院对外通报,为满足公众旁听需求,“专车第一案”开庭审理时@济南中院、@济南市中法院将对庭审进行微博图文直播,同时即日起接受公众及新闻媒体旁听预约,并公布2个预约电话号码。
市中区法院作为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在促进司法公开工作中进行了很多尝试,2003年首次尝试在网上公开裁判文书,此后又采取多项措施让更多的人监督法官审案子。
15日下午,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案件宣判时仍会采取微博直播和全程公开的方式进行,“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微博直播常态化网民乐于“围观”庭审
为让更多的人参加旁听,除了第二审判室的现场庭审,市中区法院还在第一审判室安排220名旁听人员同步观看庭审视频,在第六审判室安排20多名政协委员和省市法院的法官“监督”庭审。
记者发现,当庭播放的三段现场执法视频总长约20分钟,过程中,因部分画面牵涉与此案无关人员,审判长询问陈超是否需要快进,陈超表示自己没有看过视频,希望完整播放,审判长没有异议,于是全部旁听人员与当事人一起观看了全部视频。
“这是我们法院历史上旁听人员最多的一次案件,也是科技法庭建成后旁听人员最多的一次。”市中区法院一位负责人表示。审理中,@济南市中法院、@济南中院进行了同步图文直播,据统计,截至15日19:30,微博直播页面的点击量已有282万次。市中区法院官方微博的后台统计显示,截至15日下午,一条微博的阅读量就已超过3万多,济南中院的官方微博点击量更多。微博直播,已越来越成为济南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的常态化举动。
“法院以前审案子多藏着捂着,害怕外界知道,没有阳光的地方就容易滋生腐败”。一位法院负责人曾表示。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市中区法院形成了以所有庭审均有网络监控、所有判决书和执行信息均在互联网上公开、当事人和人民群众有任何意见都能通过“网上法院”来反映等审判公开体系。
公民旁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周全
上周四,记者在济南中院的官方微博上看到了全国“专车第一案”开始接受公众旁听预约的消息,得知市中区法院的官网还没有开通网上预约旁听系统,只能通过电话预约。记者试着拨打了电话,没想到只需要报上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就预约成功了,一个悦耳的女声告诉记者,4月15日8:30之前持身份证进入法庭即可。
4月15日8:00,记者通过滴滴打车软件叫了辆专车,这位开着迈腾的司机听说记者到市中区法院是去旁听“专车第一案”庭审的,先是关心地问:“能当庭宣判吗?”当听说“一般不会”时,他说:“这个案子可不轻快。不过我觉着法院应该支持我们专车行业,毕竟他们客管办的处罚依据是地方法规,又不是说国家不允许(干)专车。”
他告诉记者,自己开的迈腾是租赁公司的,并不是自己的私家车。其实,专车行业已经远远没有外界以为的那么好赚钱了。“我每天7点多出门,干到晚上8点,一天纯收入200多元,一个月也就净赚四五千。那些现在刚买了私家车来挂靠干专车的,就更傻了。一辆20万的车干舒适型专车,1公里收费2元,去掉油钱和20%的滴滴公司抽点,再扣掉保养和车损,每单再扣掉1元保险,剩下不超过8毛钱了。一天拉400公里活,也就320元钱。一个月干20天,一年收入也就六七万元钱。这样算的话,三年多才能收回成本。可是在投资回报率理想的行业,一般一年到一年半就能收回成本。”他奉劝现在有意加入专车行业的司机,还是选择租赁车辆更为理性。
说话间到了市中区法院门口,已经有很多市民围拢在门口,这些没有申请到旁听资格的人,对这起案件也十分关注。随后记者在接待处报出姓名和身份证号,领到一张电脑打印的会客凭证,通过跟火车站、机场相似的安检后,领到一张公众旁听证,就进入了第一审判室的视频直播现场。公众旁听名额有220个,现场所见,男女老少均有,可见不少普通市民无论对这起“第一案”还是对旁听这一新生事物,都是很好奇很关注的。
开庭从9:00持续到11:44,即使是略显枯燥的质证环节,现场也一直十分安静。其间大屏幕上的视频直播有两次死机,工作人员需要重新登录,有人起身去上厕所,但不到1分钟播放就恢复了。
庭审结束后,众人交还旁听证,有序地走出法院大楼,不时有人掏出手机拍照留念。我想,这么多人这么近距离地围观了一场社会关注度这么高的行政诉讼案件,不仅法院方面经受住了一次考验、值得点赞,对市民的法制观念、法治素养也是一次提升。旁听不仅是一项普通公民的民主权利,为了让旁听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济南市中院去年4月就向社会公布了庭审旁听办法,并开通了网上预约旁听系统,记者去年12月就曾通过网上预约旁听过一次“民告官”庭审。希望各区法院都尽快开通网上系统,让更多市民轻点鼠标就能“呼朋唤友”去听审,就更赞啦!律师“起底”
原告律师李文谦
专打拆迁案的行政诉讼专家
“专车第一案”原告陈超的律师李文谦,是著名的行政诉讼专家。曾为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律师,现就职于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迄今为止,办理了数百起拆迁案件,其中为数不小的案件引起了较高的社会关注度。曾代理济南市孙先生集体土地上房屋被征收案件、济南市罗先生等两户因南水北调工程补偿不到位案件、滨州市宋某等两户房屋拆迁征收案件、德州市孙某等五户拆迁征地案件、聊城市陈某等八户土地征收并房屋拆迁案件、青岛市吴女士所租厂房被拆迁案件等。 (综合)
各方观点
滴滴公司:我们通过媒体报道了解了“专车第一案”的相关情况,暂无法对于案件本身作任何评论,希望法律能给予公正合理的裁决。
“第一案”由专车而起,案情简单却受到广泛关注,原因在于案件已经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司法诉讼,而变为创新事物的法律监管、执法者应坚守执法边界、旧法无法适应新情况等多重复杂问题的探讨。我们认为,专车作为一种进步的创新事物,极大改善了百姓出行,推动了中国城市交通的转型升级,终将让民众、行业、政府等各方受益。
市民王先生:正规出租司机服务不够好,市民对出租车需求量居高不下等问题得不到解决,以后主管部门还是省不了心。
出租车司机李师傅:之前预约了要来旁听审理过程,不为别的,就想知道我们以后的方向。如果“专车”赢了,或许公司能对我们好点,给我们把份子钱降降。
出租车司机张师傅:还是希望主管部门能“赢”。毕竟他们是在维护这个出租车市场的公平性。我们并不抵制合法专车的存在,但私家车的参与会影响行业秩序,他们应该被查处。
延伸阅读
“专车”在中国
2014年初,手机叫车软件开始搅动中国出租车市场。当时,腾讯与阿里巴巴旗下的打车软件分别砸下上亿元人民币,逐单补贴乘客和司机,一时间令手机打车成为许多城市民众的日常出行之选。百度亦依托其地图应用推出了打车服务。
2014年8月,积累了大批用户的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阿里、腾讯)进军“第二战场”——专车服务。专车为何短时间内火爆各地?微信朋友圈里的一句总结道出了内里乾坤:“出租车司机和商务专车司机长着两张截然不同的脸”。
2015年元旦起,处在迅猛发展中的专车行业突遭重创。北京、上海、济南、广州等十余个城市相继叫停私家车接入专车服务。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副总队长梁建伟向媒体“点名”滴滴、易到、快的三家公司,济南、青岛等地的交通管理部门也开始“抓”专车。 (综合)
新闻推荐
济南时报茶友会2015雨前茶品鉴会顺利举办各界茶友齐聚海右六零品鉴雨前茶
记者祝田园 摄记者陈庆芳 摄3月底明前茶品鉴会还令人回味,雨前茶品鉴会接着又来了!4月12日下午,一场热闹的雨前茶品鉴会在县西巷海右六零茶品店举行。济南时报茶友会20余名成员汇聚在一起,品...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