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 估衣市大街济南农民青年会招待所送水的
本版图片均由赵晓林提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济南景象
要说“济南范儿”,不得不提近代济南。如今老城和老商埠一带的很多老建筑,都是那时候兴建起来的。尤其是商埠时期,这座城市交通畅达,文化繁荣,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令人刮目。
技术带给济南人的先进生活
经历过计划经济的老济南人,很难忘记那个时候济南老国营厂的辉煌,黄河牌汽车、白鹤牌自行车、梅花缝纫机、春燕手表、忍冬花牙膏……这些曾是一代济南人的骄傲,随着老国营厂的没落,它们也逐渐消失在济南乃至全国老百姓的生活里。在济南的工业历史上,从来不缺这样扬名四方的品牌产品,它们在合适的时代诞生发展,又在新的时代里走向没落,然后眼看着新的品牌取而代之。
据《济南通史》记载,济南的近现代工业应始于洋务运动时期。清朝同治年间,丁宝桢任山东巡抚,上书请求创办机器局。直到光绪即位那年,丁宝桢设想的山东机器局才在济南城北洛口以东的郑家庄落地。据介绍,建成的山东机器局占地三百亩,耗白银十八万六千八百两,包括机器厂、生熟铁厂等,投产时以制造火药为主,兼造一种被认为是当时利器的马氐尼洋枪。
当时的中国正面临列强入侵的危险,丁宝桢创办山东机器局的初衷也是为了抵御外寇。综合史料,丁宝桢规定机器局中不准雇佣外洋工匠,而是从河北、江浙一带选择了一些熟练技工。也有不少济南本地人在机器局中找到工作,但大多都是去做了学徒。
作为一家军工企业,山东机器局的创办除了解决很少一部分济南人的工作问题外,对济南经济本身的发展并没有彰显太大的作用。但是,它却将近代化的大机器生产方式带入济南,从那些去做学徒的济南人开始,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开始发生变化,没有土地的城市人开始走出家庭小作坊,进入工厂,成为济南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劳动力。据资料统计,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济南在近代纺纱织布、电力技术、通讯技术,以及近代玻璃、造纸、肥皂、火柴、卷烟、面粉等方面,兴起了一大批企业工厂。那时候,济南鲁丰纱厂已经用机器纺纱,济南岱北模范染织公司则用蒸汽动力织布。
也就在那个时候,济南的邮政业异常发达。尽管现在我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已经习惯了网络社交,熟悉不日即能到达的物流快递,但在那个个人出行和通讯不便的年代,邮政就代表着这座老城的信息交流情况。
据史料的记载,从1914到1921年间,济南先后开办了院前街、筐市街、正觉寺街等七个邮政支局,不仅仅开设包裹和邮件业务,还经营汇兑和储蓄,其中纬八路、正觉寺街支局还能办理国际汇兑业务。除了业务齐全,邮筒更是遍布大街小巷,就连当时的长清县各庄村都设了小分局。邮递员揽收信件骑着自行车送递,长途信件则利用胶济铁路运输。
上个世纪90年代,很多家庭装部电话机都还稀罕得不行。早在清朝末年,电话便进入济南老百姓的生活了。据资料统计,光绪年间,山东巡抚衙门就安装了与布政使和按察使衙门的电话。十几年之后,济南如趵突泉、普利门、津浦铁路车站繁华地段也出现了供市民使用的公用电话。市民只要交给门卫两枚铜元,电话随便打。
人人怀念的“济南范儿”
4月9日,济南日报首席记者、济南文献文物收藏爱好者赵晓林做了一场关于“迹忆·济南”的讲座活动,通过他所收藏的数十幅关于清末民初的老济南照片,带领观众领略老济南的生活风貌。
赵晓林每切换一张照片,都把现场观众带入一个陌生的济南。我们日日生活在这座城市,但对它过去的那番光景几乎无所知。
在赵晓林展示的那些照片里,菜市场里熙熙攘攘,穿着棉衣的市民拿着布袋、挑着扁担换购日常所需;市民被摄影师鼓动着聚集到街头水果摊的四周,摊主高高地挑起秤杆;做穿帘子营生的手艺人低头忙碌着,商埠里的工人肩膀上搭着毛巾,手里拿着铁锨;也有一些关于这座城市彼时的建筑风貌。如果不是这些照片,或许很少有人知道杆石桥城楼的存在,也不会见到城头马路的平坦宽阔,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得芙蓉街曾经的那种热闹,却早已忘了街头林立的到底是哪些店铺。
我们今天再去老商埠一带,对那些经纬路的印象多是狭窄和拥挤,可是在商埠繁华时,它们却是这座城市近现代化的代表。老照片里的这些街道宽敞开阔,两旁立着成片的外国建筑。在老照片里,今天的中山公园还被称作商埠公园,是当时罕见的为老百姓而建的公园,据资料,这里设有音乐台,每逢星期日下午四点,有音乐团来此演奏各种西乐。
我们熟悉济南今天的三大名胜,却鲜少有机会看看它们过去的样貌。在赵晓林展示的老照片里,历史上的趵突泉也曾停喷,一群孩子站在裸露的淤泥里,黑虎泉原来只有一只“虎头”,它的附近都是一些住家。一处无名泉水汩汩而出,引得市民弯腰围观。大明湖还不像现在这般开阔,一些水域被围成了湖田,种上藕和蒲菜。
这天晚上,在赵晓林展示照片的过程中,有些观众从头到尾没有放下手中的手机或者相机,翻拍记录下那个让他们陌生又新鲜的济南。赵晓林希望观众能通过这些老照片看看彼时济南人的生活状态,那些出现在镜头里的人,不乏普通的老百姓。这座老城一直不缺文明的闪光点,它的文化艺术、工业技术让后人倍感荣光,那么这座老城里的人也应该有一种自得的舒坦。
(以上组稿由记者江丹据《济南通史》(六卷)《中国风尚史》(四卷)等采访整理)
新闻推荐
“对新生儿、幼儿进行指纹采集,建指纹库防拐卖儿童,我认为这个方法可操作性很强。”市人大代表、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燕表示,指纹采集比DNA鉴定方便快捷,济南卫生部门应尽快发出倡议,在大型...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