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敏
李白曾从大明湖乘船直至华不注
晋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言:“此山孤秀如华跗之注于水。”这与华不注的地理位置和济南特殊的地质环境有关,济南地下水资源得天独厚,泉水深刻影响了济南的地表景观。
历史时期,济南低洼的北郊吞纳了众多泉水和南部山区径流,汇成了浩瀚的鹊山湖,范围北至鹊山,东抵华不注山。对鹊山湖最早的记载见于《山海经》:“泺水出焉,东流注于泽。”“泽”即指鹊山湖。直到唐代,鹊山还处于湖水环抱之中,由于湖中多莲花,别名莲子湖,是当时济南的游览胜地。发源于趵突泉的泺水和发源于舜井的历水也是两条重要的河流,二水在古城北部汇合后分注入济水和鹊山湖。各级支流纵横交织,串连着星罗棋布的泉池湖沼,宛有江南之胜。古人曾形象地用泉为穴,溪为脉,河为肠,湖为胃来概述济南的水文环境,至为精当。
华不注山就立于这一篇烟波浩渺的水域之中,济水流于后,泺水绕于前。二水环流,华不注如浸水中。盛唐时期,李白与友人一同从大明湖乘船至华不注山前,并描绘了鹊山湖的宽阔和周围风光的美丽,“含笑凌倒影”之句,也表明华山周围存在大片水域。
据济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师陆敏介绍,《济南水文环境的变迁与城市供水》的研究资料中记载,济南水文环境的一次大变化发生在金元时期,主要表现为小清河的开凿和鹊山湖水的消退,而二者又有一定联系。
宋室南渡后,伪齐皇帝刘豫为保证海盐西运开挖了小清河。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刘豫开凿小清河导水东流入海使鹊山湖逐渐萎缩。但是小清河河床经常淤塞,有时甚至数十年不通,而鹊山湖水势却从来没有恢复到唐宋以前的规模,似乎证明小清河开凿不是鹊山湖消失的主要原因。不过此时,华不注山仍然保持着湖光山色的秀丽风光。
元朝初年,元好问游览济南时,曾在《杂诗其三·咏华山》中写道:“华山正是碧芙蕖,湖水湖光玉不如。”数十年后,元好问的学生王恽客居济南,留下了著名散文《游华不注记》,这篇散文笔墨清新雅致,勾勒出一片迷人的山水盛景。从水文研究的角度,文章详细记录了从历下亭乘船前往华不注的线路:“自历下亭登舟,乱大明湖,经会波楼下,出水门,入废齐漕渠……泛滟东行约里余,运肘而北,水渐弥漫。北际黄台,东连叠径,悉為稻畦莲荡,水村渔舍,间错烟际。”这说明,当时游人前往华不注,仍然是泛舟前去,华不注周边仍有大片水域。
大约同时期,赵孟頫绘就《鹊华烟雨图》,华不注山名噪一时,时人均以揽胜华不注为荣。
湖水退缩华泉淤塞,水路不通游人鲜至
史书记载,鹊山湖最大时水域方圆20里。然而在漫长的历史时光中,由于流域内垦殖程度提高,济水及其各支流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逐渐变得浑浊,从而使济水的含沙量大大增加。更加严重的是,金元时期黄河屡屡决堤窜入济水河道,黄河水泛滥,作为济水水量调节库的鹊山湖接受了大量的泥沙沉积。泥沙沉淀使湖底抬高,蓄水能力迅速渐小,湖面退缩。
明朝前期,文人亢思谦有篇《续游华不注峰记》,从记叙的游览信息中可以看到,“继自湖南浮小舟,访后乐亭,出北水门,历三闸,舍舟而乘,入华阳宫。”可以看出来,游人虽然经过了一段水路,但是乘舟却不能直达华阳宫前了。
泥沙淤积是鹊山湖消失至关重要的因素,北郊由于水势消退,却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优厚的条件。为发展灌溉,布设水(,立堰修坝,截流开渠,水闸林立,湖面被分割蚕食。到了清代,北郊已经是“莽然田舍”,不复昔日烟波水景。清代中叶文人全祖望游华不注时,称郦道元笔下的“单椒秀泽、虎牙兀立”的神肖犹在,但是“今则华泉一线渐淤为小沟,游人亦鲜过者。于是西爽渐斜,仆夫促驾,遂循鹊山而西。”华泉已经淤塞,全祖望也只能骑马而来。
到了清朝末期,在康有为眼中,华不注虽然还有山水之美,但“诚宜从黄台桥通驰道于华山前”,前往华山已经完全是陆路交通,此后亦极少有文人墨客前往华不注游览。
“齐之名山,首推华不注”。在济南的历史上,很多文人雅士都以能到华不注吊古揽胜为荣,然而在近两百年中,这座名山一度沉寂下去,甚至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究其原因,华不注的兴衰与历史上济南北郊鹊山湖的湖水丰盈、消退密切相关,自湖水干涸,通过陆路交通前来的游人自觉索然无味,华不注亦随着湖水的干涸也最终让出济南第一名山的位置。
6000亩水域或碧波再现
有水有湖,华不注兴盛千年;湖面干涸,华不注沉寂至今。一脉华不注的兴衰史,与周边水文环境密切相关。小清河的开凿分流了鹊山湖水和济水水土流失带来的大量泥沙沉积,最终致使“绿波绕山”的鹊山湖彻底消失。华不注山丧失了“鹊华烟雨”的美景;华泉的淤塞,进一步让来此吊古访今的游人大失所望,华不注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今天的华山脚下,大片农田中仅残存着零星小片水域,偶尔有几只水鸟飞过还未返青的枯黄的芦苇荡。
济南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华松是研究济南历史的专家,他曾说,“纵观济南历史,华山兴则济南兴,华山衰则济南衰。”
值得欣慰的是,济南市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恢复华山的山水风貌,希望重现古济南八景中两个含有华山的风景“齐烟九点”和“鹊华烟雨”,日前华山片区的改造规划正在逐步推进。根据规划,这里将建华山历史文化公园。其中,华山湖计划于今年开挖,被济青高速、二环东路和小清河包围起来的华山国家历史文化公园水面面积将达到6000亩,水体与小清河连通,有6至7个大明湖大,并将华山、驴山、南卧牛山和北卧牛山四座泉城名山包围起来,成为“湖中岛”,届时二环高架上可看华山湖,湖里再现碧波万顷。
“盼望再现历史上碧波万顷的壮观景象,华山也将矗立在湖中。”王庆华说,华山老居民都和济南人民一起期待“平临湖上出芙蓉”的盛景重现,华山文化也将代代传承。
新闻推荐
时报4月8日讯 (记者陈彦杰 通讯员祁云奎)近日,济南中院开始在微信中推送“济南法院手机电视”微视频,这些微视频题材丰富,时间不超过3分钟。据悉,这些视频全部由法院新闻中心“纪小槌创作组”进行...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