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穿汉服踏春?汉服协会会长有话说 陈朕冰:古人穿错汉服要被问责

来源:山东商报 2015-04-09 16:24   https://www.yybnet.net/

济南的汉服爱好者在举行活动记者王晓峰摄点击查看原图又到春天,各地不约而同地组织起“穿汉服赏花迎春”的踏青活动,想通过这种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汉服,再次进入人们视野。但很多人都在想,今天还有必要穿这么古老的衣服吗?他们穿的汉服正宗不正宗啊,传统汉服究竟该怎么穿?近日,中国汉服协会会长陈朕冰对于汉服的穿着,做出了一个系统的解释。

别把戏服和唐装马褂当汉服

“汉服就是汉朝的服饰”,可能很多人这么以为。汉服实际上是汉族的传统服饰,特点是交领、右衽、无扣。交领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右衽即左襟压在右襟外面,看起来衣领开口朝右。按古代习惯只有逝者等特殊情况才穿左衽的,这点一定要注意;无扣即不用扣子或把扣子隐藏起来,以系带为主。

有一次我去看戏,有观众说演员穿的长袍马褂是汉服。我听了觉得应该普及一下汉服的基本知识。汉服始于黄帝,他“垂衣裳而天下治”,意思是说以衣在上象征天,以裳(裙)在下象征地,所以衣裳就是乾坤。黄帝定下衣冠制度,示天下以礼。从那以后,汉服一直延续下来。到了清代实行“剃发易服”,不许普通人穿汉服,但因为当时阻力太大,清朝又有了“十从十不从”的规定,其中优伶大多需要扮演古人便允许穿汉服,他们便一直穿到今天。不过,长袍子的戏服是职业装,又相对随意,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汉服。唐装、马褂也不是汉服,是根据满服和西方服饰改良而来的款式。

踏青时,千万别把从网上淘来的戏服当汉服穿上去游玩。

看古装剧,古人出门前从头到脚忙个不停,这是古人真实的生活场景。除了外穿的衣服,头上的帽子、脚下的鞋子也是汉服的一部分。简单说,必备的有首服(冠或簪钗),然后有足衣(布鞋、绣花鞋、靴、木屐等),腰间可坠玉。衣服的话,首先是亵衣、亵裤(相当于现在的内衣内裤)、中衣、中裤、中裙(类似于衬衣)。再外层就是袍子、袄子或单衣了。以唐代为例,男子首先穿贴身衣,汗衫、袜,头上束发,接着穿中层衣,裤子、半臂(或长袖,或加袄子),头上戴巾子,然后穿外衣,襕袍衫或者缺胯衫、靴子,头上再裹上幞头,最后束革带,并视身份场合不同佩戴若干佩件,比如玉佩、金龟等。

穿汉服,如果从内衣到外衣都要讲究,那真不容易。

深衣飘逸严谨,短褐精干利落

汉服在各个朝代虽有变化,但却难以按朝代划分,因为很多款式流行的时间远远跨越了朝代的分隔,并不专属于某个朝代。比如唐朝出现的圆领衫一直穿到明代,而他们的内衣依旧是交领的。

汉服唯一不变的是礼服,即“深衣”。深衣出现在春秋战国,男女通用。这是一种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缝在一起包住身子,将身体深藏,显得雍容典雅。再加上两腋下嵌入的矩形面料,所以活动起来很随意,“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深衣最完整体现了华夏文化特征: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

现代人穿上宽大的汉服,走路一不小心会被绊倒,古人天天怎么穿呢?其实这个问题不需担心。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礼服以深衣为代表,宽袍大袖,飘逸脱俗,尺寸要求严谨,一般外出才穿,居家穿中衣。如同现代人一样,谁在家还西装革履呢,不然累死了。普通人很少穿深衣,一般穿窄袖和中袖的汉服。比较清贫的人家则穿“短褐”,这里的“短”不是指长短,而是说衣服竖裁而成,上衣长度大都在臀部和膝盖上下。“褐”指麻料和兽毛编织的衣物。

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做深衣用“绸缎”,厚实耐用,带提花;做内衣用“罗”,轻薄软透有孔眼;做衬衫(中衣),用“绫”,薄而坚韧,带素纹。唐宋以前,百姓穿麻布做的衣服,元朝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后,普通人才穿上棉质衣服。

汉服最初没有扣子,也没有拉链,这该怎么穿。汉服的特点之一是系带,几乎不用一颗纽扣,全由系带结缨的方式穿戴。就算有扣子,也是隐扣,一般不在显眼处使用,直到明代有个别款式的服装才使用有限的纽扣,据说这是汲取了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不过,相比扣子和拉链,系带也很方便,它既是扣子也是腰带,布料有摩擦力,也不用担心打结、变松,甚至“走光”。

在旅游景点,供游人照相穿的汉服有很多明扣,这不是纯粹的汉服,只不过打着汉服的幌子赚钱罢了。

衣服颜色,古人不敢乱穿,现代人更任性

现代人穿汉服,喜欢什么颜色就穿什么颜色。在古代可没这么任性,穿错了是要被问责的。当时制衣工艺落后,基本靠植物染色,因此色彩有限,正色只有六种,蓝、红、绿、金黄色、鹅黄色和紫色,其中最廉价的是蓝草制靛的蓝印花布。

当时,政府有严格规定,不是想穿什么颜色就能穿的。对官员而言,官服有四季之分,比如汉代的朝服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等。后来颜色开始代表等级,比如唐代,三品以上官是紫色,然后到五品官是浅绯(红)色,七品官则是浅绿。对于平民,衣服更不能乱穿,否则就是“逾制”,宋代庶民只许穿白色衣服,明代百姓所穿的衣服必须避开黑色、紫色、绿色、柳黄、姜黄及明黄等色。不过,这些规定往往只在朝代开国之初执行严格,到朝代末期就少有人干涉了。据《山西晚报》

相关链接

礼仪中的汉服运用之美

汉服是华夏礼仪的必要组成部分。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同时更是华夏礼仪的一部分。

周礼的礼典分为五礼八纲,五礼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八纲包括: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射礼、朝礼、聘礼。冠礼和婚礼是嘉礼的核心。祭礼即吉礼。《朱子童蒙须知》曰“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衣冠是礼仪之始。冠礼之前,“衣不帛襦裤”。年满二十后方可衣裘帛。

冠礼是男子的成人礼,改童子垂髫为总发戴冠。周朝士大夫年及二十行冠礼,王公年及十五而冠。《礼记·冠义》曰:“已冠而志之,成人之道也”。三公诸侯以及皇太子在三加之后,还会再加玄冕。

笄礼是女子的成人礼,即挽发脑后做髻,以簪绾之。郑玄注《仪礼·士冠礼》曰:“笄女之礼犹冠男也,使主妇女宾执其礼”。已许嫁的汉女在15岁举行笄礼,未许嫁则二十岁再举行。按《宋史·礼志》载,宋朝公主的笄礼仿庶子冠礼由皇帝三加冠服:初加冠笄,再加冠朶,三加九翬四凤冠。

婚礼是嘉礼之一,可分为祭服婚礼、朝服婚礼、公服婚礼。唐宋制度,男方四品以上以冕服婚,九品以上以爵弁服婚,庶人以绛公服婚。女方以礼衣或连裳嫁。

祭礼是祭神祀祖的礼制,是华夏的最高礼仪。祭服包括六冕以及爵弁。士助祭爵弁服,自家祭服玄端。士之妻服褖衣助祭。

新闻推荐

2015春季海参节今日开幕2015济南春季海参节济南好海参一品康海参

抢购时间:2015年4月10日-4月13日抢购电话:0531-66661256抢购地点:山东传媒大厦东侧展厅(泺源大街与历山路交...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穿汉服踏春?汉服协会会长有话说 陈朕冰:古人穿错汉服要被问责)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