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清明将至,前往各大公墓祭扫的市民日渐增多。由于历史原因,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局属景区有7个景区存在墓地,墓穴总数近4万。目前,园林部门已做好清明防火预案,上坟烧纸、近郊村民烧荒、游人吸烟野炊等违规用火行为将成为防控重点。园林部门呼吁广大市民多采用文明方式祭扫。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市民采用敬献鲜花和绢花等方式,来代替焚香、点烛、烧纸钱等传统祭奠方式,但距离彻底转变殡葬理念和方式仍有很大差距,传统祭扫方式所带来的防火压力依然不小。
3月下旬,市园林局党委召开近郊山林防火专题会议,结合山林防火实际情况,对近期防火工作特别是夜间防火值班备勤进行专门部署。为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山林防火工作格局,市园林局设立山林防火指挥部,建立了防火执勤队伍、防火突击队以及扑火预备队,防火车辆、风力灭火机、灭火工具等设备准备到位,并将工具、车辆、人员、任务等事项逐级分解,落实到位。4月4日-6日,市园林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将放弃休息,前往济南林场的8个林点参与防火工作。
清明节前,园林部门将开展“文明祭扫宣传进社区、进村居”活动,到居民家门口宣传文明祭扫新风尚。清明节期间,园林部门将在近郊山林主要进山路口拉设横幅、插设防火彩旗;在重点火险区域设立防火检查站,利用消防摩托车巡回播放《风景山林防火通告》录音;市园林局团委将在千佛山风景名胜区举办“送您一枝鲜花,请把火种留下”大型宣传活动,并组织志愿者到重点景区进行防火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进行宣传,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山林防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各专业扑火队伍将确保防火车辆和灭火器材处于良好状态,油料等物资储备充足。全体扑火人员熟练使用灭火器材,掌握灭火技能,按照扑救大火和同时扑灭多起火灾的要求做好战斗准备,遇有火情迅速出动。
园林部门同时发出呼吁,建议市民做好三件事,过一个低碳清明。第一,改变出行方式。开车祭祖既给交通带来压力,也增加了污染,建议市民短途步行或骑自行车,长途拼车或搭乘公共汽车出行。第二:改变祭扫方式。烧纸钱、放鞭炮,甚至给先人“送”去纸房子、纸车子,不仅污染空气,还给人身安全、山林防火埋下隐患,建议选择清洁、文明的祭扫方式,如送鲜花、默哀、致悼词等。第三:文明踏青游园。清明时节也是踏青的好时光,少数人在游玩中折花攀枝,乱扔垃圾,非常不文明。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踏青应当文明、健康、卫生,要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据鲁网
济南部分经营性公墓简介
济南市玉顶山公墓
创建于1989年,是经省民政厅鲁(89)128号、市民政局(89)77号文件批准开办的大型园林式合法经营性骨灰葬公墓,墓区交通方便、苍松翠柏、四季常青、幽静安宁。本公墓规划合理,管理正规,墓穴墓碑种类多样、造型大方、结构坚固,购墓手续简便,保障墓主的合法权益。
清明节即将来临,在这个缅怀先辈、寄托哀思的时节,我们倡议:改变传统的祭奠方式,以健康、文明、环保、有序的形式进行祭奠,提升省会城市的形象,争做文明市民。广大祭扫市民望自觉维护墓区内祭祀场所公共秩序,驾驶机动车辆来墓区祭扫时要听从公安交警、墓区管理部门的安排,自觉遵守交通秩序,服从交通值勤等人员的现场指挥。增强安全意识,严防火灾和人员踩踏事件的发生。来墓区祭扫交通方便,115路、119路、116路等多路公交车经过玉顶山公墓。倡议祭扫的市民不开私家车,乘坐公交车出行。在缅怀和追思的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增强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共同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清明节日。
慈航园─念念相应微语清明
清明──一个充满情怀的节日,是对生活的一种提示和温习,是八大传统节日中最具情怀的节日之一。清明节给我们提示:即使亲人离去,时间不可回溯,但我们不会遗忘曾经的温暖,我们依然眷恋着生活和那些爱我和我爱的人。
清明──一个在精神上连接生与死的文化平台,它蕴含了对生命的尊重,自然的融入,人文精神的关照,传统文化的传承。
慈航园──善之缘,孝之心,福之地,是经山东省民政厅批准兴建的合法经营性公墓,全新的规划,全新的开发经营理念,令更多的人看到这个行业正在发生着变化————公墓变公园,祭祀变纪念,处理变珍藏,阴暗变美好。
慈航园──风水宝地,心灵家园,让爱和生命在这里延伸!
历城劳动人民安息园
“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历城劳动人民安息园秉承济南民政“奉献、担当、向上”的精神,服务民生。
建园以来,园区花重金购买移栽了大批观赏性较强的花木和果树,经过多年的悉心栽培与维护,安息园已形成“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象。为了使每一个生命得到应有的尊重,安息园将园区打造成情感升华的净土,灵魂安息的天堂,无论是寒风刺骨的严冬,还是烈日炎炎的酷暑,园区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始终如一,定期精心擦拭每一块墓碑,清扫每一块墓地,确保风、雨、雪过后墓碑的整洁干净。
安息园呼吁广大市民清明期间尽量乘坐公交出行,祭奠选用鲜花等祭扫。来园祭扫的人员可在市内乘坐47路、122路、10路公交车在义和庄下车即到,今年清明节我园购进了大量鲜花、绢花,低价提供给祭扫人员,方便群众祭扫。低碳生活连接你我,希望广大市民从我做起,为生者留下美好的蓝天,让逝者安息。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你知道吗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新闻推荐
全球汉语热,出国教汉语“火”啦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4月份全国统考开始报名
点击查看原图抓热点为自己创造机遇近些年,汉语热海外持续升温,世界主要国家汉语学习人数正以每年50%甚至...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