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依然
月3日,一则“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11日,又有媒体曝出安徽亳州的一名骑电动车女子险些撞上三轮车,遭三轮男司机暴打后第二天自杀身亡。“路怒”而引发的暴力事件接连“刷屏”的同时,舆论的矛头再次转向“女司机”群体,一场有关“女司机”的讨论也轰轰烈烈地铺展开来。
一说“女司机”,很多驾驶员都会露出难以言说的表情。近年来,随着因女司机而起的事故被频繁曝光,这个群体被贴上了“任性驾驶”“马路杀手”等标签。但有相关调查表明,女性司机出交通事故的概率远低于男性。但为何只有“女司机”会不断被异化?
女司机自证
上路被欺负 也遇“奇葩”事
济南一名女司机称称(化名)告诉记者,几年前,自己驾车行驶到东城一路口处,在进入直行车道的实线区等红灯时,右侧突然出现一辆宝马车,横跨两个车道冲了过来,想要进入左转车道。
“我往前提了一下车,其实就两个意思,首先,这种强行加塞行为不合适。另外,他已经连续跨越两条实线。”但是宝马司机却摇下车窗,瞪着她以表不满。绿灯亮起后,宝马司机随即抢到她前面,不断点踩刹车。“差点就追尾。我尝试变道,往哪走他都挡着我,不让走。”在行驶过程中,宝马车司机突然加速,等看到她提速后又突然刹车。最后无奈只能把车停下。两车僵持大概十几秒,宝马司机才算作罢离去。
而另一名女司机妮可(化名)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在今年5月初,从马鞍山路左拐到经十一路时,一辆灰色SUV突然从后面超出,加速斜插到她车前面。“幸好车速不快,踩踩刹车让车过去了。可那辆车开得很慢,就一条直行道,谁都过不去,后面的车就一直闪灯抗议。”妮可随后打着灯借道超了过去。可走了不到100米,SUV车突然打开远光灯,并提速赶上,想要再次强插到前面。但妮可前面有辆车,这辆SUV插不进去,可对方也不减速,鸣着长笛和妮可齐平行驶。“一边开,对方降下车窗就开始骂人。跟着我也上火了,就较劲不让她。直到看到对面车道有车过来才清醒过来,赶紧让道给她。”
记者以40名驾龄从1年到15年不等的司机为对象调查发现,最不受人“待见”的驾车行为分别是“加塞、别车”“不规则变道、停车”及“不打灯转向和调头”。而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选择“鸣笛闪灯、爆粗口”的司机占总数的50%;而“超车别回去”和“过去就算了”的司机各占25%。而以上问题并不单指向女司机。
女权学者解读女司机被“黑”
根源在于女性进入了
传统男性主导的领域
打开电脑随手敲下“女司机”关键词搜索就会看到,“在大晴天,如果你看到女司机打开了雨刮,那么请注意,她一定是要转弯了”“‘女魔头\’(女司机+没出(合期+头一次上路)出没,小心避让”……这种调侃女司机的段子比比皆是。
女司机上路真这么危险吗?有调查显示,在判断能力方面,男性驾驶员对估计速度的合格率为84%,女性为71%,准确程度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复杂反应判断的失误次数比男性多,对于突发情境的处理能力不如男性;从心理压力方面考量,相同条件下女性较男性更易压力过大,因此危险情况下发生事故的概率更高。
“说女司机是‘马路杀手\’,其实有些夸张了。”济南交警相关工作人员曾表示,男性与女性除了在力量、应急反应等方面略有差距外,并无太多不同。据悉,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济南市机动车驾驶人保有量为180多万,其中女司机已达50多万,而女司机交通事故仅占总量的30%左右。“不能因为个别女司机的事情就以偏概全,对女性司机不太公平。事实上,女司机开车要相对小心和稳重。”
既然“女司机”并非导致“路怒”的主要原因,那么为何这个群体频频被黑?女权学者、中山大学副教授柯倩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女司机”被黑,根源在于女性进入了传统男性主导的领域,“挑战了所谓的男性主导领域,现在女性也进来了,那她就会受到排斥。”
而济南第三中学心理教师逄霞认为,人们对“女司机”的不满,源于自己类似经历,引发共鸣。“女司机”这个代名词,已经不单单针对性别,而是指引发驾驶员不满情绪的“造怒者”。部分网友跟帖
@网友灰太狼 女司机上路太闹心了!要是遇上了,还不能说。一说对方就不依不饶,最后只能把窗户关上。
@沧海一粟 没必要妖魔化女司机,大部分女司机是不错的,小心谨慎。
@青梅煮酒 女司机在机械掌控能力上确实差点,可以忍让。但是同样情况如果是男司机,就可能会理解为意图不善。
@可可大包子 大部分女司机其实很小心,也注意让行,但是真遇到不讲理的,也没办法。
如果女司机是替罪羊
开车时我们为何总在“怒”?
逄霞表示,有观点认为,“路怒”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属于心理学范畴,但目前,相关领域并没有对这个词汇给予公正严谨的定义,所以不能用所谓的症状来判断是心理学上的哪种情况。
她表示,怒气出现的原因可以看作为,驾驶时,汽车突然出现加塞的行为,实际上侵犯了驾驶员的边界。驾驶员可完全掌控的部分被破坏后,会瞬间引发不安全感。并引发气愤。另外,驾驶员被汽车金属外壳包围,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之间没有语境、语言等信息交换,只是靠简单的行为来判断对方的意图。“人和人之间沟通如果只是简单行动的话,会产生很多误会,就容易引发愤怒。”
逄霞表示,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时,会选择听听音乐、广播来缓解负面情绪,虽然有效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她认为,不少人本身就带着愤怒上路的,碰到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时压力就会累加,最终爆发。看上去是路让你怒,但实际上是怒气源于平时生活里没有处理好的压力,要缓解主要还是需要心态的自
我调节。“很多人其实不是不能让,只是需要看到一种态度。
和气坦诚的沟通解决,一般人是不会拒绝真诚的。”
相关链接 交警部门将追究“路怒”违法责任
近日,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至今,全国已查获“路怒”违法行为1.04亿起。数据显示,因为“路怒症”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正在逐年上升。
据悉,2012年1月到2015年4月底,全国公安交管部门查处强行变更车道、强行超车、违法抢行、强行违法占道行驶和不按规定让行等“路怒”违法行为共计1.04亿起。其中,强行变更车道、不按规定让行的违法行为的查处量是逐年上升,由2012年的196.6万起上升到2014年的405.2万起。今年1到4月份,这种行为查处量又上升了10.23%。同时这些行为正在导致事故量不断上升,2013年导致事故起数8.02万起,上升4.9%。2014年又上升2.4%,在今年1到4月份,再上升1.7%。
公安部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安部交管部门将会针对“路怒症”引发的强行变道和强行超车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严格依法追究“路怒症”的违法责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钱堃)上周六,中国光大银行济南分行营业部走进章丘垛庄镇,在该镇射垛小学举行了“共享书香,传递希望”爱心图书捐赠仪式。据悉,此次活动,光大银行济南分行经过精心筹备,给学校的小朋...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