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范儿——济南城市文化符号评选”大型活动中,不少市民表示,散落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增添了不少风采。在济南平阴境内,数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种特有的舞蹈——“加古通”。源于古代祈雨活动
“加古通”市级非遗传承人、平阴宋柳沟村村民王更新介绍说,原来,“加古通”是流传在平阴宋柳沟村一带特有的一种舞蹈,表演者身穿古代的服饰,手持道具,在锣鼓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做出各种古怪而诙谐的动作。王更新说,这种舞蹈是用打击乐为伴奏,鼓点打法是击鼓边、鼓心、闷鼓,同时舞者手中道具夹板与锣鼓配合,从而发出“加古通、加古通,加古、加古、加古通”的声响,由此而得名,当地人也叫做“打长板”。
王更新说,这种舞蹈的历史非常久远,“加古通”所反映的历史故事可以上溯到800多年前的宋代。金灭北宋,宋徽宗、宋钦宗成为俘虏。有一次,女真贵族在饮酒作乐时,逼迫徽钦二帝光着脚在烧热的鏊子上行走,两个人只能在鏊子上单脚蹦跳,这时候突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把鏊子下的火浇灭了。
“‘加古通\’最早是古代祈雨祭祀活动。”王更新介绍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春节扮玩的汉族传统艺术形式,人们跳起此舞祈求一年四季风调雨顺。
曾登上央视舞台
2006年,“加古通”成为首批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已经65岁的王更新是现在唯一的市级非遗传承人。王更新告诉记者,此前省市专家曾多次来宋柳沟村采风,创作的舞蹈在省市乃至全国会演比赛中都获过奖,这种舞蹈还曾登上央视的舞台。几年前,他也曾经来到济南,为专家表演,将“加古通”的一招一式全部记录下来。而当地的文化部门为了让“加古通”后继有人,也在村里的小学挑选学生排演了“少儿加古通”,“以前表演不到三分钟,现在我们扩展到了八分钟。”
不过,说到这项非遗传承,已经65岁的王更新有些忧虑,随着年龄增长,村里会这种舞蹈的越来越少。现在,王更新收了几个徒弟,他说,这个舞蹈几百年来流传下来不容易,把这项世代遗传下来的舞蹈传承下去,是他“坚韧不拔的想法”。 (本报记者 赵晓林)
说说你心中的济南范儿
在本次济南城市文化符号评选中,组委会将在市民推荐基础上,组织专家对入选作品进行评选,最终确定一批“济南范儿”,以“济南城市文化符号”推出,向海内外进行宣传推广。
“济南范儿——济南城市文化符号评选”参与方式:一是编辑邮件发到quanfaner@163.com;二是来信,邮寄地址:济南市经七路28-1号济南日报大厦411房间收,邮编:250001;三是官方微信,添加公众微信号dsnbwx,或扫描《都市女报》封面二维码,添加“都市女报微信公众平台”,在对话界面中点“微社区”,即可参与济南范儿互动。咨询电话:(0531)82886189。
新闻推荐
不让游泳他不听 还把保安拽水中护城河游泳整治开出首张拘留罚单
护城河内的游泳人员。任某某将安保人员拉下水。(景区提供)本报4月29日讯(记者 韩霄鹏)随着天气上转热,护城河内游泳现象开始回潮。27日早上,在护城河内游泳的男子任某某,不但不听从安保人员劝说...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