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阅读:找准关键词,有效答题
刘庆阳:济南育英中学语文备课组长,市中区教学能手,市中区优秀教师,市中区师德建设先进个人。
今年中考文学类文本的考查体裁仍为散文或小说,分值18分左右,设四个小题,均为主观性试题。题目设置有所调整:特别强调回归文本阅读,只考与文本有关的内容与技巧,与文本无关的考试形式(字词、拓展等)不再涉及。
很显然,“读懂文意”是完成好阅读理解的前提。如何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而正确地理解文章呢?
1.切忌:因紧张焦躁或盲目乐观而带来的“断章取义”和“主观臆断”。
阅读文章应该是倾情投入的,考试过程中也需要真切体验作者内心情感历程,归纳文章内容要点,迅速把握文脉,进一步准确概括出中心。
2.切记:关注题目;关注开头的总领句、结尾的总结句;关注抒情、议论句。
阅读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内容,可以推测中心思想,同学们务必要看清题目。 而文章的点睛之笔往往蕴含在首尾段落或抒情议论句之中,把握其中关键词句有助于更加精准地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当然,阅读考试主要考察大家“理解”和“表达”两方面能力。文章是读懂了,能否扣合题目需要写出完美答案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
1.务必看清题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切勿答非所问。
2.具体答题时要言简意赅,回答到位。
有些同学怀有侥幸心理,答案写得过于详细,希望阅卷老师从中找寻到得分点,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目前考试使用答卷纸,答题区域有所限制。如果答题点只是一味地重复某方面,不但答题不到位,而且浪费了宝贵时间,甚至可以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得不偿失!
3.锁定一些考点,但也拒绝“思维定式”。
比如考查题目的题一般会涉及文章的内容和中心;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要注意由表及里,挖掘句子的深层含义等等,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还是很有必要的。但今年中考语文的变化也必须让我们意识到:灵活应对,方能“百战不殆”!说明文:梳理文章脉络,注重修辞法
伊彬:济南实验初中教师,山东省中小学课程资源评比一等奖,市中区新秀教师,市中区书香教师,市中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从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特征。一般来说,说明文阅读是考试中难度比较适中的一个题,经过一定的阅读积累与训练的同学,在这个题上一般会有比较精彩的表现。
说明文阅读题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
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主要特征。说明对象及其主要特征可以视作一篇说明文的内容和主旨,只有抓住了这一特点,才能说读懂了一篇说明文。通常情况下,说明文的题目就会交代出一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中国墨》等。
2.把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是三种比较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比如2010年济南市中考题《蟋蟀出世记》;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来加以介绍,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 (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如《故宫博物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来介绍的顺序,如《苏州园林》、《向沙漠进军》等。因为文体特点的缘故,说明文的文章结构相对比较清晰,比如“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在阅读时,我们通过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可以比较清晰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3.能够辨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并能够对重点说明方法进行赏析。重点关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和引用六种常见的说明方法的赏析与表达作用。
4.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一般来说,说明文的“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它具备“准确严谨”与“形象生动”两种语言特点。说明文要求表述科学严谨,因此要求它的表述不能过于绝对,要留有余地,如说明文常常使用一些表示估计、限制、范围的副词,如“大约”、“左右”、“通常情况下”等;生动的说明文不同于“说明书”,因此会在行文中使用一些如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的生动性体就现在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上。
(本版稿件均由记者潘奕轩 徐从芬整理)
新闻推荐
10日是母亲节,为了表达对伟大母亲的感恩之情,济南高新区流海小学把众学生母亲邀请到学校,通过孩子给家长洗头发,以及丰富的文艺演出活动表达感恩。 通讯员田恒 摄...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