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救驴友和搜救人员合影 警方供图□本报记者 张丹丹 见习记者 丁国彬
5月9日19时,泉城救援队加入到龙洞救援任务中。他们派出搜救组、补给组和通讯组,共计16人。正是这16人在整个行动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任务圆满完成后,队长傅学杰向记者透露,这次的12小时救援是他们建队以来参与的最难任务。
【找人】 能见度低基本靠喊
2013年起,泉城救援队开始参与本市山地救援任务。为了增强救援能力,救援队每周都会组织野外拉练,熟悉不同山区的地况特征。
“浆水泉、龙洞、兴隆,济南南部的山是一体的。一旦迷路的话,有可能走得很深。尤其是龙洞,地形比较复杂,山路比较险。当地驻军曾经做过实验,把龙洞景区的所有山都爬一遍,最快也要3天的时间。”傅学杰说,2013年至今,龙洞已多次发生困人事件,因此这一地区也是他们的重点拉练区域。
“凭良心讲,只要是白天,能见度好的情况下,龙洞景区就不算太危险。这一次,黑天、下雨、大雾,几乎把恶劣的因素都集全了。”
最令救援人员头疼的是,被困人员没有手电。在偌大的山区,救援人员只能靠喊来定位。找人的喊法也是一门技术活。傅学杰告诉记者,广撒网的阶段,最重要的是分辨回音,根据周围的山谷走势,定位原始的发声地,精确定位的阶段,则可以采用三点定位法。“判断者站在远端,求救人在山里,搜救者站在山下。我要求他们相继发声,然后通过电台指挥我的搜救者,让他的位置与求救声音重合,在那里直线上升,就能找到求救者。”
【找地】 部分标志牌被移动
傅学杰表示,9日山区起了大雾,特别容易让人掉向。山石的颜色发生了改变,形态也模糊不清,给识路带来很大困难。
泉城救援队在龙洞景区设置了多处公益标志牌。牌上标注了地点名称、坐标和注意事项。平日里是游客游览的向导,危险关头也是救援队定位的坐标。“基本上,所有危险路段都有牌子。容易发生危险或是容易迷路的路口我们都立了牌子。”
这次救援过程中,有救援人员发现,其中部分标志牌被人移动了位置。比如70号标志牌,现在的位置就比原定位置向下移动了七八米。这也让搜救人员一度失去方向。
“借这次机会,我也想向广大市民说句话。希望你们能善待山里的标志牌,不要随意移动它们。关键时刻,它们是可以救命的。”安全提示 带个手电筒 多带一顿饭
如果有驴友在登山时被困,傅学杰表示,在救援时希望驴友能将自己出发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经过的线路,还有周围有何特定标志等及时反馈给他们。另外,需要得知被困人员所携带的食物、饮水等状况,这样可以方便搜救队员携带适量的补给物品上山支援。
另外,傅队长给登山爱好者提个醒,在登山时需带足必要食物和饮用水。如果有一天的活动量,则需要佩带一个手电筒,根据团队人员的配比,平均2个人一个手电筒。下午4点之前一定要出山,找到回去路线。
“如果他们昨天没有被找到,又无雨具,在山上很容易造成身体失温,会导致意识模糊,甚至有生命危险。”傅队长说。(见习记者丁国彬 记者张丹丹)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刘阳最近简直被一帮动辄就你们国内怎样怎样的海龟和交到有钱男朋友的拜金女烦透了。闲着没事,瞎嘚瑟什么啊?您没听说过吗,人呐,越缺什么就越爱嘚瑟什么。没胸的人才喜欢用力挤沟,...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